跳转至主目录

新丝绸之路

继中国之后,欧盟如今也推出了自己的丝绸之路战略。是什么让中国与欧盟相互联系,又是什么(还在)把二者分开。亚洲问题专家Margot Schüller这样解释。

23.10.2018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新丝绸之路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新丝绸之路 © peter/stock.adobe.com

Schüller女士,中国自2013年以来推行丝绸之路项目“一带一路”。其背景是什么?中国方面把自己的丝绸之路项目称为一带一路倡议(缩写为BRI),它有几个不同的维度。首先它是一个对外政策领域的倡议,旨在提高中国的可见度,彰显其作为全球行为者的中心地位。与当前美国政府仅注重双边“生意”的闭锁倾向不同,中国所倡议的是一个多边的项目。该项目涉及传统水陆两条丝绸之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此外,一带一路还基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确实存在的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如果这方面能有所改善,像亚洲和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经济合作就有可能增强。因此该倡议首要关注的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中亚地区,中东欧的欧盟成员国以及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入欧候选国也都包含在内。这些国家出现在中国政府的“16+1”倡议中,对与中国的合作非常感兴趣,而中国也为它们准备好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也存在利益冲突”
亚洲问题专家Margot Schüller

2018年9月欧盟推出自己的丝绸之路计划。这是否是对北京提出的倡议的回应?
是的,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虽然总的来说获得欢迎,但也存在利益冲突。与通过欧盟为各个成员国向第三国实行的统一贸易政策类似,交通政策也在欧盟委员会的权限内,在与各成员国协商后做出中央决策。和谐的交通政策对于欧盟内部统一经济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它关乎统一的技术标准、欧盟范围内基于欧盟竞争法的招标、通行权和欧盟内部选出的几条运输走廊的统一长期的规划与促进。现在像中国这样的一个第三国要以“16+1”插手这一决策领域,就会马上引起不快。在这个背景下,2015年6月的欧中峰会上成立了一个共同的互联互通平台,以便在重要问题上达成一致。

亚洲问题专家Margot Schüller
亚洲问题专家Margot Schüller © privat
“将是全面、可持续和以规则为基础”
亚洲问题专家Margot Schüller

中国的倡议和欧洲的战略之间有什么区别?
九月份推出的题为《连接欧洲和亚洲 -- 对欧盟战略的设想》的欧盟委员会战略文件与一带一路不同,其中包含了有关标准与价值的明确表述,它们构成了亚欧合作的基础。出于其自身在欧盟共同市场运输网络建设中的经验,全面、可持续和以规则为基础的互联互通等定语成为“欧洲道路”的最重要标志。具体来说,基础设施投资的可持续性指的是市场效率与财政上的可行性。同时项目还要保证生态与社会标准、透明与公开听证。全面互联互通是指陆路、水路、航空等各个交通运输部门的所有形式的网络,包括数字网络以及能源部门的网络。对于以规则为基础的互联互通,欧盟的想法是,必须要把国际承认的规则、做法与技术标准引为基础,同时也要应用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共任务招标中。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图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图 © thomaslerchphoto/stock.adobe.com

中国已经在包括中东欧在内的60多个国家投资数十亿之巨。欧盟的这个倡议是不是来得有些晚了?
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投资虽然引人瞩目,尤其是在亚洲与非洲的港口、铁路与高速公路的投资,但总的看来,仍然还处于在改善全球基础设施的较长发展阶段中的起步阶段。所以,欧盟的这个倡议来得并不晚。它同样为各种设施的融资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在2010年到2018年之间,通过“亚洲投资”和“中亚投资”在设施上的投资已经达到42亿欧元。此外还有通过“欧洲投资计划”进行共同融资的可能性。目前欧盟还在讨论2020年到2027年的新一轮融资框架,它也将面向全球,包括亚洲在内。

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者赞扬“互联互通”的改善以及第三方市场的开发,而批评者则担心一些国家对中国产生财政依赖,甚至丧失国家主权。您对此怎么看?
原则上中国的倡议是值得正面评价的,因为它秉承多边的思路。但一带一路是否能带来所有参与者的共赢,尚不得而知。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招标不应只由中国的大公司参与,还应纳入本地企业或国际供应商。在这方面一些机构的批评肯定是有道理的,它们指出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从中国在一些较小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投资看,可持续的融资和本地企业的参与还是成问题的。这方面目前有各种调查研究,结论五花八门,所以还无法对其影响得出最终判断。

提问:Martin Orth

Margot Schüller博士是汉堡的德国亚洲研究协会董事会成员,在汉堡德国区域和全球研究中心(Giga)从事亚洲问题研究。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