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制冷技术的工程师
徐静远的研究课题是对气候更友好的制冷技术——而近期她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表彰。她还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激励年轻的女性科研人员。
如果你在实验室看到徐静远,你就会看到一位全神贯注的科研人员。在摆满金属合金和传感器的实验室里,她测试着那些在拉伸时会发热、在松弛时会冷却的材料。她在这一效应之中看到了制冷技术的未来。徐静远表示:“我的目标是推动一项可持续的技术,并为气候转型做出贡献。”此外,她也希望鼓励更多的女性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这一研究领域。
自 2023 年起,这位 34 岁的年轻姑娘开始担任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零排放热能技术研究小组负责人一职。今年,她凭借其研究成果荣获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女性青年科学人才奖”。
她的研究方法即所谓的弹热制冷,这种技术无需使用有害气候的制冷剂。它使用的材料具有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在拉力作用下温度会发生变化。徐静远解释道:“拉伸时它们会变热,松弛时又会变冷。”这种由应力引起的温差可用于制冷或制热。
目前,市场对高效制冷技术的需求尤为巨大:全球约有 20 亿台空调设备和 10 亿台风扇,消耗了建筑物用电量的 20% 左右。当前市场仍由使用气态制冷剂的传统压缩技术主导,其中一些制冷剂对气候极其有害。而徐静远的技术则依赖于无法逃逸的固态材料。
德国作为应用研究中心
徐静远的科研之路始于中国。“我在武汉长大,那是一座夏天极热、冬天极冷的城市。”她回忆道,“制冷和供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而直到大学期间,她才了解到传统的系统会释放出对环境有害的气体。“那时我便深知:我要为下一代可持续制冷系统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徐静远先后于剑桥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在中国,我奠定了自己的技术知识根基。”徐静远说道,“在英国,我学会了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工作。而在德国,尤其是在 KIT,我发现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绝佳条件。”
Dieses YouTube-Video kann in einem neuen Tab abgespielt werden
YouTube öffnen她谈到,剑桥大学的西蒙娜·霍赫格雷布 (Simone Hochgreb) 教授对她影响尤为深刻,称她为“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她鼓励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富有创造性,并勇于追寻非传统的想法。”徐静远希望将这种态度传递给她自己的团队。
这项制冷技术尚未成熟到可投放市场的阶段。“最大的挑战在于,要确保这些材料在制成的设备中也能长期保持稳定耐用。”徐静远解释道。目前,她的团队专注于为电子设备、传感器或芯片提供微区冷却。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还将应用于空调或冰箱等大型设备。在近期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徐静远展示了一台原型机。这已经引发了业界的初步兴趣,但徐静远强调道:“这项合作才刚刚开始,因为它是一项全新的制冷技术,需要时间来发展。”
你永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强大。
尽管已经发表了 70 多篇专业论文,出版了一部专著,获得了 15 项专利,举办了数次演讲,现在还获得了欧莱雅-教科文组织的奖项,但徐静远依然保持着谦逊。“对我个人而言,这个奖项意义重大。”她说道,“这不仅是对我研究工作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我们背后团队合作的肯定。这鼓励着我,在可持续制冷与供暖领域继续深耕。”同时,这个奖项对她来说也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使命:“我希望能激励更多年轻女性科研人员投身工程科学领域。”
她建议年轻的女性科研人员善用她们的热情与好奇心。关键在于,要主动寻找导师,乐于分享想法,并且坚信自己。“你永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强大。”
徐静远与家人在黑森林附近生活了四年。“我非常享受在大自然中度过时光。周末有空时,我们会去森林里散步。” 她对在德国生活很满意,唯独语言还是一道难关。“我正在努力学习,以便将来能说好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