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围绕电动汽车的竞赛

在汽车电气化方面,中德两国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有时也携手并进。

16.11.2016
© dpa/Zhou Junxiang

政治意愿、生态迫切性或技术理性:有很多理由去解释为何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电气动力革命。但不管是观察美国,还是展望亚洲或是欧洲,内燃机将很快成为历史,且未来将属于电动汽车,对此已无汽车制造商持怀疑态度。只是这一转型如何才能实现,哪一条路径将最快指引我们通向目的地,对此有着十分不同的场景。最大的差异存在于德国这一最老牌的汽车生产国与中国这一世界最年轻汽车生产国之间。

德国汽车制造商拥有超过百年的传统,在通往电气动力时代的路途上,这既是基础,但也是同等的负担。因为一方面这意味着巨大的经验财富,在技术转型过程中,大众、奔驰或宝马等品牌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另一方面,制造商在心理、设计方面或经济方面的结构及顾客心中的品牌形象都有可能阻碍快速转型。因此德国的汽车制造商都以中间步骤进行应对,并为它们的电动汽车推出了新的子品牌:宝马已经用宝马i(BMWi)做了示范,并已经出售了5万辆i3及i8款车型。奔驰和大众在2016年秋的巴黎沙龙上也已设立了EQ和IQ电动汽车部门,该部门计划在本十年末销售第一批单独围绕电力驱动研发的汽车。

在中国,政府正急于推动这一迅速转型的完成,首先是那些以特斯拉为榜样的新品牌。对此他们已经进军硅谷,其中最杰出的例子就是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一家新的中国初创企业。带着那些从特斯拉和德国制造商那招徕来的员工,这家企业刚在拉斯维加斯建起了一家巨型工厂,并计划在2017年春展示他们第一款系列车。似乎单单对工厂的十亿美元投资还不够高,投身于法拉第的互联网集团乐视生态(LeEco)另外同时还投资了一个完全类似的名为乐视汽车(LeSee)项目,该项目会将中国带上同样的道路。

虽然两国的汽车制造商贯彻了十分不同的战略,但在所有的竞争中也有大量的合作。比如宝马和华晨正以之诺(Zinoro)这个合资品牌合作,奔驰与比亚迪(BYD)正以腾势(Denza)品牌联手尽力打造一个清洁能源的未来,此外它们还获得了另外一个效果:由于它们在一起比单个个体都强,它们将很有可能使美国先锋特斯拉的胜利征程有所滞缓。

作者: Thoma Gei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