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德中气候合作

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德中合作如何为气候保护做出贡献。

贝蒂娜·米特施特拉斯 (Bettina Mittelstraß)贝蒂娜·米特施特拉斯 (Bettina Mittelstraß), 23.03.2023
China
© picture alliance/dpa

在中国的气候政策议程上发生了很多事情:近年来,中国为自己设定了保护气候和环境的宏伟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与具体措施联系起来。这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国家希望到 2060 年实现气候中立。为此,中国建立了中国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 (ETS),该系统已经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同类体系,并且将持续逐步扩大。

德中环境与气候工作组的参与者。
德中环境与气候工作组的参与者。 © GIZ

通过对话和实际合作保护气候

德国和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建设性的交流。例如,在 2022 年底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 27 届缔约方大会上,这一点就很明显,当时两国共同出席了这项活动:在中国馆的中德“二轨”对话 (T2D) 中,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德国联邦外交部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政策特别代表詹妮弗·摩根都强调了他们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对话的重视。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参加 COP27 的 T2D 活动。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参加 COP27 的 T2D 活动。 © GIZ

这种对话将支持中国、德国和欧盟之间开展实用的合作,解振华说。从詹妮弗·摩根的角度看,这也是一个不仅能促进双边了解,还能对保护气候做出非常具体贡献的工具。

双边气候伙伴关系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活动的背后,是由德国政府通过国际气候保护倡议 (IKI) 资助的“德中气候变化合作——气候伙伴关系”项目。该项目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GIZ) 实施,有助于保持气候保护方面的政治对话。由于气候变化不分国界,而且今天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因此与中国的合作是德国气候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支持中国生态环境部实施其自身的气候目标,还为了促进其追求更高水平的目标。同时,正如詹妮弗·摩根在第 27 届缔约方大会上强调的那样,密切的交流为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对于德国联邦外交部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政策特别代表詹妮弗·摩根来说,对话是一种工具,能够为气候保护做出非常具体的贡献。
对于德国联邦外交部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政策特别代表詹妮弗·摩根来说,对话是一种工具,能够为气候保护做出非常具体的贡献。 © GIZ

 富有建设性但尚未定论的交流

为了使关于气候变化的政治对话产生尽可能大的影响,重要的是不能忽视争议。对话能经受住不同意见的考验,这主要是由于德国政府多年来一直通过各种项目支持中国减少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计划。这增强了双方互信,并为对话和交流开辟了妥善的渠道,即使在政治上处于具有挑战性的时期。

第三方内容

我们使用 YouTube 嵌入内容,可能会收集有关您的活动数据。请核对详细内容并接受服务,以查看这些内容。

打开《同意声明》

Piwik is not available or is blocked. Please check your adblocker settings.

特别是在排放交易领域,自 2012 年以来,德国一直以顾问身份支持中国政府引进和完善有效运转的系统。这使来自中国环保部门和商业企业的 5000 多名专家和管理人员接受了国家排放交易体系的使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