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缺水困局的创新路径
从印加水渠到卡拉哈里上空的无人机:在秘鲁和南部非洲,一些项目展示了如何以创新的方式实现安全的供水。

秘鲁:为大都市供水
秘鲁首都利马虽毗邻太平洋且有里马克河穿城而过,但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都市之一。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GIZ) 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并已取得初步成功。GIZ 与秘鲁合作伙伴和国际环保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对印加时期的石渠进行了翻新。这些石渠将安第斯山脉的水引到利马及周边地区:每年由此为地下水网络额外输送超 300 万立方米水量。GIZ 的援助不仅覆盖首都:一项将持续到 2028 年的项目通过建立预警系统、推动农业领域再生水利用等措施,正加强秘鲁多个城市的供水安全与气候适应性。
卡拉哈里:南部非洲的合作计划

提到卡拉哈里,许多人会想到沙漠沙丘和干旱的稀树草原。而德非合作项目“SeeKaquA”正通过在纳米比亚和赞比亚建立试验基地,着力开发深层地下蓄水层以提升长期供水能力。为了在卡拉哈里盆地寻找此类水源,SeeKaquA 使用了无人机支持的电磁测量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地下进行环保勘探,并确定合适的钻井点位。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所 (BGR) 的罗兰·鲍姆勒 (Roland Bäumle) 表示:“知识和技术的转让是重点。我们相信,这样可以促进南部非洲地下水供应的发展,其影响将超越该项目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