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中国风在德国

宝塔、茶亭,乃至完整村落——中华文化与建筑正在德意志腹地的五处宝地上静静绽放。

Autorin Julia KanningJulia Kanning , 30.04.2025
波鸿鲁尔大学的中式园林
波鸿鲁尔大学的中式园林 © picture alliance / Rupert Oberhäuser | Rupert Oberhäuser

静谧的世外桃源:波鸿鲁尔大学的中式园林

在波鸿鲁尔大学校园的中心地带,潜藏着一片禅意天地——潜园(Qian Yuan)。潜园占地面积一千平方米,园内桃夭灼灼,菊韵悠然,丹枫似火,还有九曲回廊串联起玲珑水榭、嶙峋假山与茅屋草庐。这座园林由上海同济大学于1990年波鸿大学建校25周年之际建赠,以中央碧潭为轴心铺陈开来。其简洁明了的布局深得江南文人园林精髓,素朴的材质与淡雅的色调相得益彰。“潜园”之名源自中国著名诗人陶渊明字“潜”,承载着陶渊明的精神图景,即构建起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高墙内的仙境:法兰克福的中式园林

法兰克福的中式园林
法兰克福的中式园林 © picture alliance / Zoonar | Dieter Meyer

见识了波鸿布局清晰、井然有序的中式写意,也仍会惊叹于法兰克福的中式工笔:巧夺天工的东方园林艺术在法兰克福北郊贝特曼公园舒展开来。隐匿于雪白高墙后的四千平米的“春华园”宛若仙境,园内水榭亭廊、石坊小桥、奇石假山应有尽有,还有蜿蜒小径穿行于繁花密林之间。这座1989年以安徽徽州园林为蓝本打造的“仙履秘境”,仅耗时五个月完成,园艺师傅、工匠师傅以及建筑材料均来自中国。从石牌坊到半舫桥,从翡翠潭到洗心亭,再到经典的九曲桥,每一处经典元素和细节设计都遵循“七元相和”的哲思——天、地、水、石、植、兽、筑浑然一体。园林发生火灾后,于2017年重建,2019年重开。

东方幻想曲:波茨坦无忧宫的中国茶亭

波茨坦无忧宫的中国茶亭
波茨坦无忧宫的中国茶亭 © AdobeStock

五条林荫小道通向无忧宫深处那一座宛如从幻想世界中诞生的建筑——中国茶亭。这座茶亭由腓特烈大帝于1755年下令建造,展现出其对东方的无尽迷恋。这座坐落于波茨坦的茶亭不仅体现了“中国风”,更是创造性地将东亚建筑风格与欧洲洛可可风格融于一体。茶亭外部设计为三叶草形,还有鎏金棕榈柱托举波浪形飞檐。 

Dieses YouTube-Video kann in einem neuen Tab abgespielt werden

YouTube öffnen

第三方内容

我们使用 YouTube 嵌入内容,可能会收集有关您的活动数据。请核对详细内容并接受服务,以查看这些内容。

打开《同意声明》

Piwik is not available or is blocked. Please check your adblocker settings.

真人大小的镀金塑像环伺茶亭:或对饮,或奏乐、或分食的瞬间被定格。步入其中,金碧辉煌的装饰令人惊叹,碧绿的仿大理石墙面映衬着鎏金枝形吊灯,天顶还有精工细绘的油画。仰首可见画中的中国人闲谈漫步,周围还有灵猴、鹦鹉相伴。无论今昔,这座建筑本质上都是欧洲对遥远东方异域风情的艺术化投射与向往。 

云端佛韵:奥拉宁鲍姆城堡公园的中国塔

奥拉宁鲍姆城堡公园的中国塔
奥拉宁鲍姆城堡公园的中国塔 © KsDW, Heinz Fräßdorf

中式建筑不只点缀大都市。在萨克森-安哈尔特的奥拉宁鲍姆城堡公园里也有着一处令人过目不忘的风景,是对遥远东方的遐想的见证:德国最古老的中国式宝塔之一矗立于此。在中国,佛塔原本用来存放佛教舍利。而奥拉宁鲍姆城堡公园中的佛塔由利奥波德三世于1793年至1797年委托建造。来自安哈尔特-德绍的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将其建造为登高望远的观景台。这座五层八角宝塔高耸入云端,朱砂外墙在阳光下辉映鎏金檐角,走入其中,还能看到内壁彩绘的棕榈纹饰与木质旋楼梯交织向上。这条仅在特殊节庆日才开放的登顶通道,最终将人们引向欣赏融合英式园林与中式园林风景的绝佳视野。 

洪斯吕克“中国城”:霍普斯特滕-魏埃尔斯巴赫的村庄

在法兰克福与特里尔之间的洪斯吕克山区,过去数年间悄然出现一座真正的“中国城”。昔日的霍普斯特滕-魏尔斯巴赫的美军基地,如今房屋上装饰着中国汉字,街巷间回响着汉语和德语。2011年,深圳姑娘侯简(Jane Hou)携手德国丈夫安德烈亚斯·舒尔茨(Andreas Scholz)启动改造计划,将这一军事旧址改造为了商住一体的东方驿站。短短几年内,就有数百中国人在此投资,并吸引了随之而来的中国劳工及其家庭在此定居。当然,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文化:中国习俗、节庆和语言,如今已悄然而然地融入了霍普斯特滕-魏尔斯巴赫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