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驭熊人

迪特考斯里克(Dieter Kosslick)自2001年起执掌柏林国际电影节。他以独创的创意为电影节带来了新元素,增强了德国电影的地位。

06.02.2013
© picture-alliance/dpa

他曾为汉堡市长Hans-Ulrich Klose撰写讲话稿,也曾担任妇女专员新闻发言人和《konkret》杂志编辑,1983年迪特×考斯里克转入电影行业。他主管汉堡电影基金(Hamburger Filmförderung),此后将北威州电影基金会建设成为最重要的电影促进机构之一。

 2001年5月起,出生在普福尔茨海姆的考斯里克就坐上了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头把交椅。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威尼斯同为世界最重要的电影节,每年2月为期12天的文化盛会预算高达约1950万欧元,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因素。每年能有不同的明星、大量的影迷、4000名记者和16000名专业参观者从130个国家来到柏林国际电影节,考斯里克与他的团队在这一点上功不可没。与波茨坦广场上争夺“金熊奖”的角逐同时进行的,还有在附近的Martin Gropius大楼里举办的“欧洲电影市场”,这是一个有400个展商参加的热闹展会。

 考斯里克在任职期间用鲜活的创意令老套的节庆形象焕然一新,从电影节自办幼儿园到气候中和的碳足印。从为美食家们举办的“美味电影”系列,到面向新生代的“天才训练营”,直到将电影节直接带入城市社区影院的“飞行的红毯”。最重要的是,德国电影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如今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庆祝其获得国际性成功的,有汉斯-克里斯坦×施密特(Hans-Christian Schmidt)、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Christian Petzold)和奥斯卡×罗勒(Oskar Roehler)等电影制作人,也有尼娜×霍斯(Nina Hoss)和桑德拉×惠勒(Sandra Hüller)等演员。至于与奥斯卡档期重合对柏林吸引力的影响,这位64岁的电影节主席尝试用个人魅力攻势来加以弥补,比如抓住为拍摄影片来到柏林的影星:“如果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到Borchardt用餐,我就去跟他搭话,让他别忘了柏林国际电影节。”

www.berlinale.de

www.berlinale.de/en/im_fokus/videostreaming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