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围绕加密艺术的炒作

多年来,数字艺术始终不被重视,在德国也是如此。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它。它的背后是什么呢?

Jürgen Moises, 13.05.2021
智能手机上的《每一天 -- 最初的5000天》
智能手机上的《每一天 -- 最初的5000天》 © Shutterstock

对艺术市场来说,它是一种补充,对气候来说则是一场灾难 -- 或许可以这样粗略地总结当前围绕所谓加密艺术的炒作。《每一天 -- 最初的5000天》(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就能充分代表这一趋势。由化名为Beeple的设计师Mike Winkelmann(迈克·温克尔曼)所创作的这幅数字拼贴画在佳士得拍卖行以6930万美元落槌。在尚在世的身价最高艺术家排名中,这位美国人因此一举冲到第三位。在德国,围绕加密艺术的炒作还没这么严重,但价格也在上涨。

为什么是现在?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或者说为什么是现在?因为早在1965年,在斯图加特的一家画廊里已经可以看到用电脑制作的艺术品。此后,作为媒体或网络艺术的数字艺术经历了许多次转变。它们在博物馆和Transmediale等艺术节展出;自1989年起,卡尔斯鲁厄的艺术与媒体中心(ZKM)也开始收藏数字艺术。但是,在艺术市场上,它们始终卖不动,而且由于数字的可复制性,许多收藏家和投资者对它们都不感兴趣。

Dieses YouTube-Video kann in einem neuen Tab abgespielt werden

YouTube öffnen

第三方内容

我们使用 YouTube 嵌入内容,可能会收集有关您的活动数据。请核对详细内容并接受服务,以查看这些内容。

打开《同意声明》

Piwik is not available or is blocked. Please check your adblocker settings.

而加密艺术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是基于NFT。NFT是“非同质化代币”的缩写,它们在以比特币闻名的区块链技术中发挥作用。代币类似于数字代金券,可以用来购买像艺术或音乐这样的数字“物品”。与其他东西不同的是,非同质化代币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谁拥有了相应的代币,谁就表明自己是与之相关联的作品的合法所有人。

在柏林走红

过去,加密艺术品都是在OpenSea及SuperRare等专门的交易所进行交易。而新情况是,现在因新冠而受到限制的经典艺术市场也对它产生了兴趣。除佳士得外,柏林的国王画廊(König Galerie)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不仅是第一家接受所有区块链支付方式的商业画廊,而且它还出现在“Decentraland”( 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虚拟世界),并在2021年3月在那里展出了Mario Klingemann及Banz & Bowinkel等数字艺术家的作品。

炒作加密艺术品的弊端在于:生产NFT需要很高的计算能力,因此需要大量电力。这就是为什么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在其网站上宣布,它将不再购买基于成本特别高的以太坊区块链的NFT,而是等待对气候危害较小的区块链。

© www.deutschland.de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regular information about Germany? Subscrib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