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新视野下的传统

Walter Smerling教授策划组织了最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8”。关于新观点的访谈。

02.10.2015

Smerling(斯迈林)教授,您和同事今年组织了最大的当代中国艺术展——“中国8”。在您个人看来,有哪些最重要的新观点?

 

从“中国8”展览可以看到,中国当今的艺术更注重传统,并发展出一种完全与众不同的语言。在我看来,新的、令人激动的艺术观点包括张仃,他的装置艺术作品象征性地表现了脆弱和坚强,周子曦,他的画作包含了来自过去和现在的题材,还有韩锋,他的镜像画结合了绘画与冥想。总体而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20年前的地下艺术家始终在走自己的路,不断前行。

 

为做准备,您在中国访问了200多个工作室。访问中国时,您对中国艺术有哪些设想,回来时又带着什么样的印象?有什么让您特别惊喜的吗?

 

过去20年中的每一次旅行都充满惊喜。我不断结识新的艺术家、新的策展人,这次还有中国的私人收藏家。在艺术方面,我充满兴趣地发现,中国的艺术界已从西方的样板中挣脱出来。艺术家们走自己的路,越来越去意识形态化,越来越内省。他们以传统和自己的艺术根源为素材,并不断地去发展它们。

 

据说“中国8”中有几位中国艺术家将在德国生活和工作。他们是谁?他们的观点是什么?

 

牟桓和任荣这两位艺术家一半时间生活在北京,一半时间在德国,分别是在杜塞尔多夫和波恩。牟桓曾师从Konrad Klapheck(康拉德·克拉菲克)和Jörg Immendorff(约尔格·伊门多夫),任荣是Fritz Schwegler(弗里茨·施韦格勒)的弟子。在他们两位看来,中国著名的历史信条“艺术应该为人民服务”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要求,要求艺术家去看光鲜外墙背后的东西,看美丽的花草树木的根系。他们认为,这意味着对表面的美感和功能进行多层面的质疑,并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真实。周啸虎目前作为奖学金生生活在柏林。他在“中国8”展出的作品完成于他位于上海的工作室,是对世界危机的反思。他把观众置于幻想之中,而观众也能对其做出反应。中国艺术家们给予全球发展和中国话题同样的关注,以国为界的时代早就成为了过去。

 

您展出了各种类别的作品。有没有那种中国艺术家偏爱的媒介?或者说,哪个领域是他们特别擅长的?

 

中国艺术院校的毕业生首先在传统领域受过基本培训,即书法、水墨画、素描、绘画和雕塑。他们所有人都能极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与20年前不同,今天的艺术家还要根据自己个性化的设想、根据效果要求决定使用哪种媒介来实现自己的想法。视频、电影和声音早就跻身上述媒介之列。如今已经不再是要去模仿大师,而是要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个性化的内容。在中国艺术界,推动这种个性化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您已经组织过好几场中国展。“中国8”还将衍生出什么项目?

 

德国驻北京使馆请我仿照“中国8”制定一个德国艺术展计划,“德国艺术在中国”,它将对德国进行令人激动的呈现。这个回应是跨文化对话的好兆头,并强调了“中国8”展览的可持续性。

 

采访:Martin 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