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应对全球挑战的共同解决方案

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推出新的中国战略,到2020年为止在9个领域落实35项措施,深化合作。

13.01.2016
© dpa/Ole Spata - Johanna Wanka

用数字说话很清楚。根据经合组织的数字,2013年,中国用于研发的支出折合2530亿欧元,德国约计支出760亿欧元,即便是全球领先的美国,也“不过”支出了折合3440亿欧元。同年,中国高校有3100多万年轻人,德国约有260万。2013年有近40万中国人在国外上大学,其中将近2.4万人在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是“世界工厂”,在过去几年,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发展成为工业国,自从世纪之交以来,向创新国家转型是中国政府的既定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携手科研和经济界专家制定了《2015-2020中国战略》。“我们希望与中国走战略合作的道路,不放任自流。我们希望与中国共同走充满信任和信赖的道路”,联邦教育部长Johanna Wanka(约翰娜·万卡) 于2015年10月在联邦教育部介绍这一战略时说道。

联邦教育部定义了与中国未来合作的9个行动领域,具体落实到35项措施中,重点是例如在德国打造更广泛的中国事务能力等原则性主题。在中国从事较长时间的研究,更多了解中国的职场文化和汉语,这些都可以促使双方形成可支撑的关系。改善框架条件对于合作是必要的,例如在知识交流方面,在知识产权法问题上,在技术转让中。

此外,还要拓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结构性合作,共同创建研究所或开设课程。科研领域的重点有创新研究、环境技术、电动汽车、光伏、能效、海洋和极地研究以及生命科学。此外,中国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也十分感兴趣。

在德方看来,不但在环境技术领域,而且在电动汽车和光伏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合作也十分有意思。目前中国提出了大型环保项目,以整治饮用水储备和土壤,该领域数年来一直有着密切合作。自2011年起建立了德中电动汽车创新平台,共同推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化。在光伏领域的合作重点是LED照明,两国都对这一技术的工业研发有兴趣,因为这是全球未来的市场,此外,LED等可以对达到两国政府的能效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在联邦教育部中国日结束之际,主管科研的国务秘书Georg Schütte(格奥尔格·许特)博士再次强调了新战略的意义。“与中国的合作是一个持续而十分复杂的过程,两国在数十年前启动了这一进程。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挑战。‘中国战略’的封面图片就是代表这一变化和追求创新的一个很好例子:上海浦东新区,25年前那里还是沼泽地和农田,为上海供应蔬菜,如今已经形成了现代化金融和商贸中心”,Schütte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