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Pro & Contra

在学校实施手机禁令是否合理?

青少年总是泡在网上——在学校里也不例外。两位教育专家就手机禁令是能促进注意力还是阻碍发展机会展开了争论。

05.11.2025
 已下载:一群孩子在学校上课时使用智能手机。
© JackF/AdobeStock

西尔克·米勒
© 卡罗琳·温德尔 (Carolin Windel)

Pro

“手机的存在本身就会分散注意力。”

西尔克·米勒是下萨克森州数字大使、畅销书作家,也是拥有 16 年学校管理经验的教育专家。

约兰·穆乌斯-梅尔霍兹
© 马雷克·克诺普 (Marek Knopp),奥地利联邦商会

Contra

“正确使用手机可以拓展学习空间。”

约兰·穆乌斯-梅尔霍兹是教育专家、作家,也是学校和继续教育领域的数字战略顾问。

最近,德国一些联邦州在学校全面禁止使用手机。如果学校禁止使用手机,孩子们能学得更好吗?

西尔克·米勒

手机禁令确实有益,无论是在课间还是课堂上。它能提升专注力,减少分心。更重要的是,这能帮助孩子们重新学会直接对话、辩论和感知人性。这些能力在未来网络时代同样不可或缺。

约兰·穆乌斯-梅尔霍兹

关键在于我们希望孩子更好地学习什么。如果学校仍遵循 19 世纪模式——教师讲授、学生聆听——那么手机确实会造成干扰。若要让学习与时俱进,我们需要比禁令更明智的解决方案。

手机在课堂上是工具还是干扰源?

西尔克·米勒

课堂上手机通常是一种干扰源。手机的应用程序和通知会分散注意力。研究表明:仅是其存在就会降低专注度。唯有通过明确的教学设计(如资料查询或学习类应用),手机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若无规则约束,干扰效应将占主导。

约兰·穆乌斯-梅尔霍兹

手机本身并不是干扰源,而是潜在的学习工具。正如教师兼教育专家丽莎·罗莎 (Lisa Rosa) 所言,手机是“文化接入设备”——学生能通过手机检索资料、记录内容和开展协作。正因数字媒体已融入日常生活,教学更应引导学生反思其使用方式。若运用得当,手机会拓展而非干扰学习空间。

学生使用手机是否被过于负面看待了?

西尔克·米勒

其实也有积极面:如果当年有数学网红,我可能学得更好。但成瘾风险、网络暴力、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确实存在。往往需要先正视阴影面,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约兰·穆乌斯-梅尔霍兹

这是肯定的。成年人一旦不理解新媒体,就常常会妖魔化它们。在教育领域尤其如此,教师们仍将自己视为全知权威。而青少年实际上希望老师能指导他们使用数字媒体,并展开对话。

手机禁令是解决方案还是权宜之计?

西尔克·米勒

一位拥有 25 万粉丝的 17 岁网络博主告诉我,自从实施手机禁令后,她注意力更集中,与朋友的交流也增多了。教师们证实了这一点:课堂氛围更活跃、更喧闹、更富动态,学生专注度也更高。听起来很老套:但确实有效。

约兰·穆乌斯-梅尔霍兹

短期来看确实如此,长期则不然。手机禁令虽能换来片刻安宁,却无法解决问题。与其禁止使用技术,学校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并开发适合数字时代的新教学模式。禁令只能表面维稳,反而加剧校园与真实生活的割裂。

手机禁令究竟是在培养数字素养,还是在扼杀它?

西尔克·米勒

我认为是促进。明确的规则能教会孩子节制与取舍。这种能力在未来职场中也至关重要。当手机被有针对性地融入课堂教学时,数字素养更能获得成长空间。

约兰·穆乌斯-梅尔霍兹

手机禁令将使数字素养的培养沦为运气问题。那些在家庭中学会理性使用媒体的人很幸运。那些在校外获得相关指导的人也很幸运。而其他孩子则一无所获。特别是那些起点最低的儿童,他们被抛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