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一家有影响力的智库

新成立的、位于柏林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迅速受到关注。

19.03.2015
© Stefan Maria Rother - Merics

谁若是踏进位于柏林米特区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明亮场地,他就能感觉到,在这个宽敞的办公楼层洋溢着一股新的研究者精神。资金实力雄厚、位于埃森的墨卡托基金会在2013年为这家研究中心配备了充裕的资金,未来五年里将提供总计1840万欧元。由此,研究中心总裁、中国问题专家Sebastian Heilmann(韩博天)拥有建设一家当代思想库所需的理想条件。“我们准备呈现中国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中的矛盾性”,副总裁Björn Conrad(孔弼永)说。面向当代中国的应用研究是研究中心的主要内容。Conrad代表的是“实务科学家”类型,他绝大多数时间在中国研究中心工作。他寄希望于中国研究中心传递有所区分的中国形象,以便政界和经济界可以做出聪明的决定。他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不同目标群体之间的落差”,一方面是迅速的当日时评,另一方面是高水平的长期研究。

研究中心约有30名工作人员,其中有16名固定聘任的德国和中国学者,他们涵盖了广泛的研究主题,从中国的数字化到金融体系,再到社会变迁。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特别重视专业又现代的公关工作:“在柏林,对中国问题感兴趣的群落比我们估计的大很多”,传媒与公关部总监Kerstin Lohse-Friedrich(卢可思)说。来参加“China-Lounge”(“中国-贵宾厅”)定期活动的人经常超过百人,根据不同的主题,出席的分别有外交官、商人、非政府组织的代表、记者,以及在艺术贸易中与中国打交道的艺术品商人。她说:“如果我们出版长篇研究报告,没有人会主动去阅读”。为此,她致力于使《中国观察》这一出版物简明易读,也因此,这份出版物的篇幅应少于10页纸。正是在各联邦部,人们经常只有这么多的时间阅读此类材料。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也举办专家碰头会,以此与其他机构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保持交流。位于汉堡的德国全球和区域研究中心(Giga)的中国问题专家Margot Schüller(马歌德)表示:“我们欢迎新建成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因为提供更多的中国问题专家意见,这是重要的”。但她强调,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并不是在真空中诞生的,而是在现有的、由德国全球和区域研究中心、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以及其他研究机构组成的科研格局中形成的。“当然会有竞争,但是这会推动有关中国问题的讨论”,科学与政治基金会亚洲研究小组负责人Hanns Günther Hilpert说:“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配备有许多人员,在对外展示上也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