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为什么我们要谈家乡

全球化时代的家乡意味着什么?一个哲学思考。

Matthias Burchardt, 22.07.2019
家乡是自然和文化、联结和关系
家乡是自然和文化、联结和关系 © Adobe Stock/Syda Productions

今天还可以谈论“家乡”吗?还是说,这个概念已经被那些把陌生人妖魔化为威胁的民粹主义者所占据?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专栏和学界在这个话题上沉默太久了,所以我们亟需讨论家乡这个问题,但既不是为它煽情美言,也不是把它贬斥为给予全球化进程中失落者的安慰奖。

我们的先人已经把历史写进了家乡的那些风光和地点。我们从这些历史出发,继续书写它们。因此家乡就是自然和文化、源头和未来、坚持和转变。

狂欢和工业 -- 它们也构成家乡特色。Matthias Burchardt 的“家乡//图片”系列中的一张照片
狂欢和工业 -- 它们也构成家乡特色。Matthias Burchardt 的“家乡//图片”系列中的一张照片 © Matthias Burchardt

家乡也是联结和关系:它是我所熟悉的人群、习惯、风俗、节庆、仪式、姿态、方言、地名、叙事、饮食、气味、音韵、气候和风景,构建了属于我的个人身份,甚至成为我的力量的源泉。人要过好生活,需要这样的一种亲密感。无根之人是脆弱的。

把人驱离自己的家乡,是对人性的一种犯罪。
教育哲学学者Matthias Burchardt

一些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之后,也有可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新的家乡,但要经过多年的适应才能完成。把人驱离自己的家乡,是对人性的一种犯罪,因为这样做不仅夺走了人所拥有的财产和栖身之处,而且还夺去了他的部分身份。最打动同情者,让他们与无家可归的人们站在一起的,正是这种深切的损失。

即使在自己家乡的人也可能无家可归

家乡总是在危险之中。战争、政治迫害、经济与生态危机都在把人们驱离自己的家乡。现代化、数字化、全球化、意识形态化、经济化和移民,让人们对自己的家乡越来越陌生。而一旦社会转型、传统破裂、社会团结崩塌,定居者同样可能面对无家可归的问题。

并非乡土感,而是乡土感的被毁才是激进主义、极端主义和暴力之源。

© www.deutschland.de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regular information about Germany? Subscrib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