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尽可能地自由”

德国融入和移民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席Christine Langenfeld(克里丝蒂讷•朗根费尔德)说,德国已经广泛地向高素质移民开放了

13.08.2014
© David Ausserhofer - Christine Langenfeld

德国融入和移民基金会专家委员会的最新报告证明,德国已经成功转型为自由的移民国家,专家委员会认为,尤其在工作移民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德国目前已经可以自如应对专业人才荒了吗?

2012年和2013年,德国完成了范式转变,值得称道,在极大程度上向第三国高素质移民开放了劳动力市场。如果拥有受认可的教育或者毕业文凭,就有望找到工作岗位,年薪47600欧元 -- 在IT业和医疗界等所谓紧缺职业中,这一门槛降到37200欧元,就能到德国来。对于没有大学文凭的人来说,如果他们的资质领域是德国存在巨大需求的,同样可以来。此外,欧洲以外国家拥有大学毕业文凭的人现在也有机会在德国生活6个月时间找工作。

德国的移民政策从国际比较来看情况如何?

根据经合组织最新的调查报告,德国的规定是全世界最自由的之一。德国决定实施的移民构想虽然是以拿到劳动合同为前提条件,但其他各方面的设计极其简单。资质加上工作岗位,这就够了。而如果去看看加拿大和美国等所谓的典型移民国家,可以看到它们的规定更为挑剔,极其不透明。

劳动力市场的形势是这一范式转变的导火索吗?

这肯定是决定性的一点。在某些职业,某些地区,专业人才荒显而易见。因此,德国尽可能自由地执行欧洲联盟要求的为专业人才引入的蓝卡。我们原本也可以规定配额和限制条件,但却有意识地放弃了,我们的政治出发点是,德国需要移民。不过,目前使用的法律新规定还明显低于从长远来看所必须的。在过去两年中,我们签发了约1.4万张蓝卡,大部分是签发给了那些已在德国、仅仅转换了其身份的人,而很少有人利用这条途径来德国找工作。在这方面还当大有作为。如今,德国对自身的全新理解也应当是对外沟通,对内实践。

在这一背景下,常常被提及的“欢迎文化”有多重要?

非常重要。在一个新的国家开始落户是困难的,你会遇到陌生的人,不一样的情况,不熟悉的日常活动,你需要人际网络。这里主要需要城镇的努力,它们应当欢迎新来的家庭,帮助父母将子女送入合适的学校,获得良好的医疗条件。建设这样的欢迎文化当然需要时间。德国在很长时间里都强调自己不是移民国家,虽然事实上已经是了。许多行为体目前也有责任参与这一转型:政界、经济界、大学。

德国高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他们对劳动力市场会发挥何种作用?

留学生是理想的移民,他们了解德国,掌握语言,熟悉社会形势。在留学期间他们就已经很好地融入了。因此,德国应当至少说服一部分留学生在毕业后留在德国。

专家委员会以前的调查报告显示,虽然许多留学生希望留下来,但只有少数人实现了这个计划。从专家委员会指出这一差距以来有什么变化?

2012年有若干规定生效,明显方便了来自非欧盟国家的高校毕业生从大学走向职场的过渡。如今,留学生们有18个月而非仅仅12个月的时间去找一份符合其资质的工作。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可以全职工作以谋生。这是一项显著的改善,使得德国从欧洲比较来看进入了第一梯队。当然,留下的意向与实现意向之间仍旧存在差距。遗憾的是,新规定尚未广为人知,我们在这里必须更加努力。

政界与学术界在提出新构想方面的合作有多密切?

学术界有能力提出合理而独立的建议,以其分析的公正性获得信任,如果能够成功地传播学术界的知识,可望对公共舆论和政治空间产生影响。如果观察劳动力市场,这正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作为专家委员会,我们的职责在于为政界提供建设性的咨询。我们提出必要的批评意见,突出积极的发展趋势,以便其在既定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您认为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专家委员会认为,是到执行一项国家移民行动计划的时候了。这首先是一个交流的平台,移民和融入领域的所有行为体都可以聚集在这里,处理各种移民途径,从工作移民、留学和家庭移民,到难民移民。我们希望在有保障的实证基础之上共同确定,接下来可望有多少移民,德国有多少需求。我们希望由此形成某种 “移民政策名片”,继续将德国清晰地定位为移民国家。 ▪

访谈: Helen Sib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