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柏林电影节博主

打开手提,马上开工:十二位国际博主、电影记者和电影人受歌德学院委托报道柏林电影节,呈现多国视角。

16.02.2017
© dpa - Blogger

“思想无需入境签证:这也有电影院的一份功劳”,意大利文艺专栏记者Andrea D’Addio(安德雷亚·达迪奥)在一篇文章中这么写道。“它可以到处流转,无论是在柏林,还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D’Addio是受歌德学院委托报道柏林国际电影节的12名柏林电影节专栏博客作家之一。他的文章在歌德学院网页上发布,同时也刊登在Deutschland杂志博客网页上。此外,还有德法双栖的文化记者Fanny Steyer专为deutschland.de报道柏林电影节,她的观察将每天发表在轻松愉快的“-Splittern”上。

柏林电影节观者如潮:电影节日程刚刚过半就已经售出25万张票。第67届柏林电影节于2017年2月9日至19日举行。此届电影节的专栏博客作家分别来自埃及、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挪威、波兰、西班牙和英国。他们奔走于柏林,走进电影院、来到电影节幕后,找寻激动人心的故事,并从多国视角描述他们的观察所得。他们的印象将共同反映出作者各自的文化背景。

别,爵士和当代史

例如goethe.de/norwegen的博客作者,德裔法国女演员Julia Thurnau(尤利娅·图尔瑙),就关注了柏林电影节上的男女平等问题:“2017年的全部24部参赛作品中,只有6部由女导演执导,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这离50%的平等线差得太远了,不过比起去年还是有所提高,去年的21部影片中只有两部出自女导演之手。”今年即使是挪威的三部参赛片,也都是由男导演执导的:Ole Giæver、Thomas Arslan(托马斯·阿斯兰)和Erik Poppe(埃里克·普派)。“为什么挪威电影业还未实施瑞典的性别公正模式呢?”Thurnau询问道。

电影《姜戈》是澳大利亚籍影评人、作家和电影节组织者Sarah Ward(萨拉·沃尔德)的观察对象。她以感人的文字分析了第67届柏林电影节的这部开幕影片。影片讲述的是罗姆人莱茵哈特在二战期间幸存的故事,由Etienne Comar(艾蒂安·科玛尔)执导。“电影的音乐片段基于莱茵哈特的生动演奏,以及一首大部分已经散佚、而由这位吉他手在战后重作的原创作品。由此,Comar的执导方法体现出恐怖和艺术之间的强烈对比。”Ward把这部影片直接与电影节的历史与时代环境相联系:“恐怖地形图记录中心以令人心碎的细节填补了影片的空白。当前这部电影的宏大庆典场面和对于充满苦难的往事的坚定认知可以并存,但不能否认的是,是其中一个造就了另一个。在《姜戈》的沉思剧情走向尾声时,莱茵哈特懂得了这一点,柏林电影节的观众也懂得了这一点。”

goethe.de/berlinaleblogger

blog.deutschland.de/berlinale-2017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