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他人看今朝

C/O柏林以“英才”大赛为青年摄影艺术家项目提供了独特的平台

23.09.2015

如果在柏林“美国之家”的门前排起了数百人的长队,那么他们并非因一场演唱会而来。这里曾经是传播美国文化的场所,而如今则是“C/O柏林”的所在地。C/O 这个缩写虽未在名字中体现地点性,但是它作为德国当代最重要的摄影艺术展览中心之一,终于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C/O柏林”于2000年由摄影师Stephan Erfurt(施特凡·埃尔福特)、设计师Marc Naroska(马克·纳罗斯卡)和建筑师Ingo Pott(英戈·波特)建立,是一家私立基金会。它早在此前的展地 -- 柏林米特区的德国皇家邮局旧址 --就已通过国际知名摄影师的展览而初获成就,其中有偶像如Annie Leibovitz(安妮·莱博维茨)或者Robert Mapplethorpe(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在投资商买下了这座标志性建筑后,接下来便是迫不得已的为期两年的停顿期 --而现在则是宣传期。这里自2014年10月重新开馆以来,观众对它所有的展览都趋之若鹜。在这座建造于1950年代的建筑中,也有摄影明星亮相,如2015年夏天巴西摄影大师Sebastião Salgado(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里程碑式的自然摄影展和自11月开始的荷兰明星摄影师Anton Corbijn(安东·寇班)的人物摄影展。

像这样轰动性的展览也可以让奋发向上的摄影艺术家们获益。早在2006年“C/O柏林”就举办“英才”大赛:每年,由轮换的国际专业评审团评选出四位对当下具有独到眼光的年轻摄影师。这个大赛以不同主题设置作为对摄影艺术中最新发展的回应,并为其提供一个展现平台。这是一个欧洲独特的项目。被提名人将受到社会关注,并对其事业有推动作用。这个面向全球开放的大赛获胜者有2007年的Tobias Zielony(托比亚斯·兹耶罗尼)--今天他是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展览的艺术家之一。在柏林展出之后,很多“英才”继续前往世界其他地方举办展览--与歌德学院的合作使之成为可能。至11月中旬,可以在墨西哥看到Emanuel Mathias(伊曼纽尔·马蒂亚斯)和Iveta Vaivode(伊韦塔·瓦佛德)的展览,他俩的主题都是“回忆”。

媒介在我们记忆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是一个在新兴的摄影艺术中经常被提及的问题,也早已是大赛的引导性主题。策展人Ann-Christin Bertrand(安 - 克里斯蒂娜·贝特朗)以“扩展摄影”为2015年的比赛选了一个同样前沿的主题,这也是困扰当今摄影界的一个问题:许多青年才俊追求超越媒介的界线并趋向于其他形式,如绘画、装置或者表演。Bertrand认为,自从数字化发展以来,媒介变得更灵活和流畅。评审团从300位参赛者中选出了观点令人信服的Karolin Back(卡洛琳·贝克)、Sasha Kurmaz(萨沙·库尔玛兹)、Bianca Pedrina(比安卡·佩德里纳)和Maja Wirkus(玛雅·维尔库斯)。Karolin Back间离了主题,以创建新的图像。Sasha Kurmaz的作品或是快照,或是对公共空间的干预。Bianca Pedrina分析了摄影的真理性。Maja Wirkus的主题也是“图像与模仿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记住这些名字。因为,我们很可能在德国或者世界其他地方再次遇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