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学习
令人吃惊的相似:政治学家Herfried Münkler(赫弗里德•穆克勒)将400年前的“三十年战争”与当前中东地区的冲突进行比较。
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城堡爆发熊熊怒火:新教贵族攻占了波希米亚国王的王宫,把他手下的几名行政官员扔出窗外。促动他们这么做的是天主教统治者对宗教自由的限制和对他们的压迫。如今,400年前这一所谓的“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被视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著名政治学家Herfried Münkler在他的新书《三十年战争 -- 欧洲的灾难、德国的创伤》中揭示了这场历史上的冲突与目前中东局势之间的相似之处。
Münkler教授,三十年战争与当前的中东冲突真的有可比性吗?
在观察叙利亚、伊拉克北部和也门的战争时,人们通常把它们作为相互独立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每一场有都有相同的行为体在发挥作用 -- 从所谓的伊斯兰国到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的外部干预力量。如果它们不能很快结束,就会演变成一场相互关联的战争,虽然它们是在不同地区爆发的,但因为其内部动力和俄罗斯等其他势力的干预而逐步融合成一场战争。
您还看出什么其他的相似之处吗?
首先是结盟和敌对关系不断变化的复杂性,这在三十年战争中是非常典型的。之前的盟友明天就可能相互为敌。今天的中东局势与此类似。在这两种情况下,地区大国都在幕后行事,17世纪时主要是西班牙和法国,如今是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
当年,那些国家在经历了摧毁性的三十年之后才有了谈判的意愿,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它们其实可以早一些签署包含史无前例的中欧地区势力分配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但每个国家都认为自己正走在胜利之路上,并固执地前行。这不断引来新的对手,最终又没有形成决定性的战略变革。最终使它们坐下来就结束战争进行谈判的是:筋疲力尽、国土遭蹂躏、人口不断减少。对中东而言,这可不是好消息,因为那里还未现疲态。
“Der Dreißigjährige Krieg – Europäische Katastrophe, deutsches Trauma”
采访人: Marco Seliger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