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一个新时代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副主席Klaus Blaum谈与新兴科研大国中国迄今与未来的合作。

Klaus Blaum, 28.09.2021
一位在马普研究所工作的中国科学家
一位在马普研究所工作的中国科学家 © Patrick Wack/Max-Planck-Gesellschaft

在一张黑白相片上,两个人并坐一张沙发,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画像。这张照片摄于1974年4月的北京,画面上时任马普学会主席Reimar Lüst正在与时任中科院副院长吴有训会谈。这次会面为双方后续几十年极为成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而这样的合作,也无疑为中国科研的崛起做出了贡献。合作的初期以少量赴德奖学金生的培养和进修为主。

目前中国研发领域的领导岗位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德国接受过学术训练。
Klaus Blaum,马普学会副主席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马普学会就已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设置了自己的客座研究实验室,为许多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提供与中国同事在当地合作、培养中国青年人才的机会。1995年,参照马普研究小组的模式首次成立了独立的青年科学家小组,以吸引在海外的中国青年科研人员回国工作。留美青年学者纷纷考虑放弃良好职业前景,回国主持研究小组。目前中国研发领域的领导岗位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德国接受过学术训练。

密切合作的开端:1974年在北京的会谈
密切合作的开端:1974年在北京的会谈 © MPG und CAS

中国如今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95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仅为2.3%,而到2019年,据联合国估算,已经达到了10%左右。据彭博社报道,2020年中国研发投入为377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已经达到欧元区标准。而这个发展在未来几年里还会继续加快。不久前在北京通过的2021—2026年五年计划中也指出,要把中国的研发预算提高到和美国看齐,从而为未来的科学发展确定了方向。仅在基础研究领域,2021年的支出就增长了近11%,主要着眼于未来技术创新。因此基础研究聚焦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课题,此外,研究重点还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生物技术尤其是大脑和基因研究、太空探索 、深海和极地以及新材料和原材料等。

Klaus Blaum在马普学会负责与中国的合作
Klaus Blaum在马普学会负责与中国的合作 © privat

2017年中国的学术出版物数量占全球19%,超过了美国。不过在这方面领先的仍然是欧盟,各国加起来在全球出版物中所占的份额 达到26%。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早已不再是仅仅以量取胜了。例如在评估顶级出版物数量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中,中国科学院高居榜首,超过了哈佛大学和马普学会。毫无疑问,中国的科研水平已与欧美并肩。

我们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远见 -- 有勇气坚持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有远见从而明智和公平地推进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Klaus Blaum,马普学会副主席

中国同时还在加大投入建设自身的高标准科研基础设施,例如大约两年前开始为材料科学研究建造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在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 领域,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也在中国启用。在建的还有一个新的干涉仪设施,它将被用于引力波的实验研究,以及一个重离子加速器设施,用于生产基础研究和医疗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在此背景下,与中国在某些研究领域的战略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与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合作有多大成效,在其他研究领域如在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合作就有多大挑战。我们看到这方面的情况近几年来明显恶化,并非中国的每一个发展都让我们感到乐观。

欧盟对外贸易法的收紧以及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导致美国的某些技术未经许可不得交付给中国的机构,这也可能大大限制德国科学家在中国的合作研究机会。我们也非常关注中国在研发领域的立法程序。在这方面,中国正计划制定一系列可能对科研合作产生直接影响的法律,例如关于在中国进行的联合项目中产生的研究数据的使用。如果这些法律真的以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形式生效,我们与中国伙伴的科研合作无疑会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与中国进一步合作,我们像1974年一样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远见 -- 有勇气坚持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有远见从而明智和公平地推进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我们在构建和管理我们的伙伴关系时需要透明度。知识的转化不能是单方面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确保对“良好的科学实践”有一个共同的理解,特别是在研究伦理(例如,在收集个人研究数据方面)、军民两用风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们还应当毫不退缩地支持欧洲的科学自由理念。德国科学组织为纪念科学自由载入德国《基本法》70周年而开展的活动,打出“自由是我们的制度”的口号,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本文作者Klaus Blaum是海德堡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所长,马普学会副主席,负责与中国的合作。本文原见于《Max Planck Forschung》杂志2021年第2期,经授权在此发布缩减版。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