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把一小块大马士革带到柏林”

大马士革歌德学院在德国首都暂时开放 -- 作为叙利亚和德国艺术家的论坛。“大马士革歌德学院 | 流亡中”项目的三位叙利亚参与者与deutschland.de交谈。

24.10.2016
© Bernhard Ludewig - Goethe Institut

Rula Ali, video artist

您的视频装置艺术是关于什么的?

我以对话为主题,对不同背景的叙利亚人做了采访 -- 其中,例如有作家,有一位建筑企业家和一位艺术家。我尤其关注的是,当对话不起作用的时候,会出现哪些问题。我将利用从采访中获得的点子来进行新的创作 -- 有雕塑,也有纺织品。

您的装置作品的出发点是什么?

我们曾问过自己:我们如何把歌德学院在大马士革的重要性的一部分转移到柏林?因为对话是一个中心角度,这就可想而知了。另一个出发点则是语言这个主题。像德语这样的语言学起来不容易。但同时,例如在融入的过程中就有压力要尽快学习语言以便进入对话。

您为何觉得参与项目厅的构建工作非常重要?

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感人,因为它把一小块流亡中的大马士革带到了柏林。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项目,因为它要求艺术的交流 -- 因此也要求不同语言的艺术家之间的交流。

 

Jalal Maghout, director and producer

您觉得艺术家在叙利亚面对的挑战有哪些?

2005年之前几乎只有国家的文化空间。举办展览需要特别的许可,而这没有关系是很难拿到的。2005年起许多私人画廊开放了,但是大多数都是商业性质的。它们看待艺术更像是一种产业。因此许多艺术家都在寻求替代出路。大马士革歌德学院就是其中之一。艺术家很喜欢在那里展出自己的作品。

而对于流亡中的艺术家来说,什么是最具挑战性的?

把艺术工作继续下去。为此必须首先搞定一些最基本的事情:要有一个住处,要学语言。还要建立联系,在艺术家社区中立下脚跟。这需要时间。因此像“大马士革歌德学院 | 流亡中”这样的项目就非常重要:它们有助于在叙利亚艺术家和德国社会之间搭起桥梁。

在这个项目中放映了您关于叙利亚革命中的一位女活动家的动画电影《Suleima》(《苏蕾玛》)。您为何选她为主人公?

她的生活正是许多叙利亚人的写照:她在幕后工作,承受战争的创伤。但她仍不断试图帮助别人。这是革命中的一个小故事,代表许多人。

 

Mey Seifan, dancer and choreographer

2011年您开始创建一个梦之档案。这是关于什么的?

在潜意识层面上发生的事,令我很感兴趣。我从一个脸书页面起步,请求人们为我讲述他们的梦。后来我也做了一些采访,例如在黎巴嫩的难民营里。看看叙利亚革命以来人们梦的变化,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做这些,也是为了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种共同的叙利亚潜意识?我以这些梦为基础编写了舞剧。

在“大马士革歌德学院 | 流亡中”项目里,您参与了一次题为“逃进艺术?”的讨论。这个问题令你烦恼之处是什么?

拥有来自难民来源地区的艺术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每个人都想为难民搞点艺术。然后问题来了:艺术质量在哪里?还有:难民题材是否已被过度使用?这是棘手的问题。在我看来,艺术应当有独立见解。

作为流亡中的艺术家,您有什么愿望?

在革命前的最后几年里,叙利亚有过美好的氛围。如果我们能在这里长期地拥有一个空间来继续推进这个氛围,那就太棒了。这样的空间可以供我们相聚、尝试、进行头脑风暴和补充能量。那样会很美好。

www.goethe.de

www.deutschland.de/zh-hans/topic/wen-hua/gou-tong-yu-mei-ti/liu-wang-zhong-de-wen-hua-jiao-liu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