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宗教改革500年以及外部视角

国际宾客造访艾森纳赫附近的瓦尔特堡,探询路德对德国社会的影响。

10.07.2017
© dpa - Wartburg, Eisenach

路德小道从瓦尔特堡开始,穿过森林向下去往艾森纳赫。六月的一个夏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访问者计划的15位国际来宾正在小道上追随路德的足迹,一阵雨过,大地雾气蒸腾,散发着青苔和树皮的气息,头顶浓密的枝叶间滴下水珠。“这真是一个独处静思的绝妙所在”,来自埃塞俄比亚的Abraham Mengesha Mitku说。他是埃塞俄比亚耶稣之家福音教会中央主教会议主席,是来到这里的访问者之一。正是在这里,马丁·路德从1521年5月起,蜗居小室翻译《圣经》一年之久。

Luther Path

“在瓦尔特堡上,在历史语境中实地探访路德,令人着迷”,Marianne Wilson也这么说。她负责协调英国国家档案馆的宗教改革项目。重走道路,体验场景,参观这位宗教改革家呆过的房间:整个团队都很感到很享受。不过也并非毫无批判。

“均衡而忠实的呈现”

Ágnes Pángyánszky在瓦尔特堡上对国家特别展览《路德与德国人》特别感兴趣。这位在布达佩斯路德神学大学任教的匈牙利女教士想知道,“哪些东西在那里被整合进知识中,哪些被抛弃?德国人对自己历史的哪些方面感兴趣,历史又是如何被安放在场景中的?”参观后,她对展览的评价是:它均衡而又忠实。“纳粹时期新教教会的历史也没有漏掉”,她说,她对言简意赅的展览概要印象深刻。“路德是一位修士,他有信仰,由此带来一系列后果。”

这些后果,也是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家、宗教学家郁喆隽的研究对象。郁喆隽曾把Max Weber(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翻译成中文,并研究宗教与公众。“在这里我看到,在周年纪念之外,德国人对自己与宗教的矛盾关系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因此他最喜欢的是项目中关于宗教间对话的那些地方。

把《圣经》译为埃塞俄比亚本地语言

Pater Marco Tulio Martinez Salazar对于德国对讨论的热情并不感到惊讶。在他看来,这种热情与宗教改革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相关联。他是1961年成立的危地马拉拉斐尔蓝迪瓦大学校长,他认为,在天主教会当时已经走上了某种信仰全球化道路的时候,路德确立了关于信仰的讨论。“他以《圣经》翻译来教诲世人,向一切提出疑问,也使地方因素重新得到关注。这在今天非常现代,也让我深思。”

在这个意义上,Abraham Mengesha Mitku已经在踏着路德的足迹前行。他已在埃塞俄比亚开始了把《圣经》译为本国几种最重要的地方语言的工作。据说他为此遭到激烈批评,被指责为分裂者,因为他支持埃塞俄比亚国内不同的文化与语言认同。“对我来说,这完全是承袭了路德的思想:虽然我们统一在一个教会旗下,但出于教育方面的原因,也需要有通往神圣典籍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

与Feridun Zaimoglu(费里顿·蔡莫葛鲁)的讨论

晚间,宾客们通过倾听Feridun Zaimoglu的朗诵会,再次深入探讨路德其人及其作为被放逐者的生活。这位德国作家写作了一本名为《Evangelio》的长篇小说,讲述路德在瓦尔特堡的时光。一个有感情、有缺点的人跃然纸上--朗诵会上展开了关于历史与虚构、真理与谎言的活跃讨论。

Feridun Zaimoglu

Marianne Wilson希望知道,作家如何回应那些认为历史小说具有误导性的人们。Zaimoglu回答说,他相信,把生活转译为故事,这个世界就更容易读懂。罗马尼亚历史学家、档案学家Thomas Şindilariu会心一笑,表示赞许。“唯一能确定的只有未来,因为过去在不断变化中”,他说道,并对朗诵会表示感谢:“您为我把路德写成了诗。”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