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De专访Marica Bodrožić

采访生活在柏林的欧盟文学奖得主Marica Bodrožić。

11.12.2013
picture-alliance/Sven Simon  -  Marica Bodrožić
picture-alliance/Sven Simon - Marica Bodrožić © picture-alliance/Sven Simon - Marica Bodrožić

Marica Bodrožić1973年出生于克罗地亚的斯普利特附近。十岁时她来到德国,在这里学会了德语,德语成为了她的“第二母语”。2013年,她以长篇小说《樱桃木和旧感觉》(Kirschholz und alte Gefühle)获得欧盟文学奖。

您来自前南斯拉夫,来自达尔马提亚地区。这对您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我还是很喜欢去达尔马提亚,那儿生活着我的母亲和许多亲戚。但那并非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它只是存在于我的日常生活之中。对我而言,家乡并不止一个,有我朋友的地方都值得我挂念,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克罗地亚。虽然历经困苦,虽然经历战争,但我仍从前南斯拉夫学到不带有任何民族认同。我始终是多语言、多文化的,这仿佛是一种自然状态。

如今您生活在柏林,和您最新的小说的主人公NadeshdaArjetta一样。她们都在那儿感到很舒服,您看来也是。这是为什么?

柏林有着某种非意识形态的意味,它无法完全定义。巴黎也很棒,但巴黎已经被参透了。柏林是一座始终在不断变化的城市。还有,我在柏林感到舒适是因为我被许多语言所包围。我能在这儿听到法语,在那儿听到意大利语,还有土耳其语,当然还有德语。这接近于我所描述过的自然状态,我感到非常自在。我已经在这儿生活了十多年,我还会继续留在这里。

您致力于研究回忆的力量。为何这一主题对您具有如此核心的意义?

这与我成为作家的过程有关,而我最初完全不想成为作家。它也关系到生命中的某个具体时刻。我想要保留对我已故祖父的回忆,对他的面容、对他敲钟的样子,以及对他为我们做饭的样子的回忆。当我在法兰克福上大学时,我曾埋首于学术文本。在与这种学术语言的冲突中,我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第一幅有关“爱”的画面,它就是祖父。此后,我迷上了这样一个问题:回忆从何而起,又是谁制造了它。它如何作用,它取决于什么?就我而言,这始终与语言相关。

www.ec.europa.eu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