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读者的新成熟性

互联网改变着文学界。阅读和创作日益频繁地共同完成。

22.09.2015
© dpa/Dedert - Self publishing, social writing

作者和读者在21世纪彼此靠近了。读者变成熟了,作为数字化社会的一员出现。将诸如好读网(Goodreads)等网络运营的文学圈或者知名德国博主Sascha Lobo的项目“Sobooks”与它们类似的前身区别开来的,是“制作商”和“消费者”之间经常存在的共生关系,尤其在文学类型方面。例如,在德国最大的社会阅读平台“LovelyBooks”上,如果一位历史长篇小说的女作者向她的数字粉丝俱乐部请教的话,这没有什么不同寻常:“你们的每一个提示可能会非常具体地帮助到我,使我的书变得更好!”文学类型始终依赖于其认同方面的潜力,通过读者直接的共同决定可以使得这项原则得到增强。作者不仅可以让读者一起思考,而且在需要时可以直接与读者建立联系。这也就是实时的顾客问询。

而且,在类型之外,这种改变了的读者-作者关系也鼓励人们尝试新的制作与接收形式,正如Dirk von Gehlen的图书创作项目“一种新版可供利用”就是如此。那些通过众筹共同为他的书筹资的读者,可以陪同这本书的产生过程,并从作者那里获得定期的更新,在这些更新中记录了写作过程。虽然他们主要是无声的参与者,相比数字阅读圈,他们更加符合原始含义里的传统接收者;但是,他们的出现改变了von Gehlen的写作态度:“人们觉得这是未加修饰和美化的。那些无法印刷出来的事件变得适合于(上流)公众。恰恰这里就是与模拟写作的差别:它被类型化了。”作者因此变得更容易被攻击。在数字化时代里,文本制作的不同阶段的可视化可能意味着为天才概念敲响了丧钟?

一群作家2015年初在博客“114”上碰头,以便共同撰写马赛克式的长篇小说《战争中的两个女孩》,他们也想呈现这种“类型化”。每周会有三篇文章,公众可以看见它的加工过程,其他作者可以进行评价。Kathrin Röggla最初在评论区询问:“因为每个写作的人可能调取我的文章,是否我写的内容马上会被删掉、覆盖或改写?”还有:“难道物料就已经是素材?”这位女作者以此不仅批评了那种把文化视作软件 -- 它是von Gehlen项目的基础 --,而且同时提出了虚拟同步框架里新的作者身份的棘手问题。长篇小说或者作者群体在互联网这个没有时间限制的集体空间里还有未来吗?

文学的概念在过去十年里经历了明显的扩大 -- 这并不总是有利于文学质量的提高,并产生了一种新的作家类型,他们在探寻新的公众的机遇和极限。作者、读者,尤其是出版社的电子实验田是广阔的,而且它的可能性还远未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