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机器翻译的潮流

计算机能为翻译提供帮助,但(尚)不能完全代劳。与机器翻译的开拓者Philipp Köhn(菲利普•科恩)的访谈。

08.10.2014
© Alexander Heimann/Frankfurter Buchmesse

Philipp Köhn以自己的研究给机器翻译带来了革命。原籍巴伐利亚的他是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和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信息学教授。关于机器翻译的进步和障碍的访谈。

Köhn教授先生,如今我们在互联网上自动翻译文本,使用的大多是您的一项发明。您这个创新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彻底改变了机器翻译的模式。以前人们尝试教会计算机认识单个的词汇和语法规则,事实证明这样做极为困难,并未真正获得成功。而我们的方法则是基于短语的统计翻译。

这是什么意思呢?

计算机不是翻译单个词汇,而是整条短语,为此它利用各种语言中已有的海量文本,计算出单词和词组意义的概率。原则上说,我们也通过这一方式教会了计算机自主学习。互联网翻译领域最重要的企业,也包括谷歌翻译,都采用我们的模式。顺便提一句,2003年与我合作著书、详细描述这一方法的作者之中,

机器翻译是否也可以用于文学文本?

目前还不行。因为文学文本中有一些东西,是在像使用说明书这样的文本里不重要的:语言美学,以及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意义或影射。我们总的来说并不是要完全替代人的翻译,更多地是希望给人们提供一个辅助工具,而且不仅面向翻译这个职业群体,也面向每一个希望大致理解文章意思的人们 -- 不论是为个人或职业目的。我们希望能跟上对信息需求不断增长的步伐。

您的母语是德语,如今居住在苏格兰和美国,您如何评价译成德语的机器翻译质量?

很遗憾,德语恰恰是机器翻译面临挑战的少数语言之一,这与它复杂的句子结构有关系,它与英语或法语等语言有着本质区别。但我们当然也希望能做得更好,所以已经在着手研究一种新的翻译模式了。

2014108日至12日,法兰克福书展,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www.buchmesse.de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