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人工智能如何激发创造力

无论是电影、艺术还是音乐,人工智能正在众多领域成为新的缪斯。以下三个例证表明,它并非取代创造力,而是拓展其边界。 

克劳斯·吕博 (Klaus Lüber)Klaus Lüber, 23.10.2025
人工智能可以激发创造力。
人工智能可以激发创造力。 © Volucap GmbH

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已让创意从业者感到不安,但若能正确运用,它不会成为竞争对手,而将成为激发新想法的灵感源泉。  

电影:小预算承载宏大叙事 

在巴伯尔斯贝格制片厂,一位女演员站在由 42 台摄像机组成的环形阵列中。顷刻之间,她的数字分身已然生成。德国公司 Volucap 正在这里利用人工智能打造电影制作的未来。自 2018 年以来,这家公司在历史悠久的巴伯尔斯贝格制片厂运营着名为“volumetrisches Studio”的创新空间。在这个圆柱形摄影棚内,环壁安装的 42 台高清摄像机从全方位对演员进行采集,最终生成细节精确的 3D 数字模型。  

位于巴伯尔斯贝格的 Volucap 工作室
位于巴伯尔斯贝格的 Volucap 工作室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该 3D 数字模型可无缝嵌入任何电影场景,并能灵活调整光影效果、机位角度与背景环境。Volucap 也看到了这项技术在推动电影产业民主化方面的潜力。“当复杂的视觉效果只需通过文本指令即可实现,当小型制片团队不再依赖专业特效部门,这意味着即便没有巨额预算,我们也能讲述更宏大的故事。”Volucap 总经理斯文·布利东·冯·德·海德 (Sven Bliedung von der Heide) 说道。 

艺术: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缪斯 

居住在柏林的波兰艺术家罗曼·利普斯基 (Roman Lipski) 用自己的作品对人工智能进行了训练。该系统能精准解析其画作中的色彩运用、构图手法、明暗对比与肌理表现。利普斯基将这一工具称为他的“人工缪斯”——正如古典神话中的缪斯女神,这位数字伙伴持续为他注入创作灵感。这位在近期视频装置作品《量子巴比伦》中探索量子计算主题的艺术家,格外珍视人工智能缪斯带来的创意激荡:“将人工智能作为艺术工具的魅力,在于它带来的持续惊喜。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交流。人工智能培育着开放包容的创意思维,助我释放想象潜能,提升人类独有的艺术感知。最关键的是,它从未试图取代我,而是始终为我的创造力提供支撑。” 

音乐:会学习的旋律 

塞巴斯蒂安·特朗普与人工智能控制的钢琴互动
塞巴斯蒂安·特朗普与人工智能控制的钢琴互动 © Toni Hinterholzinger

当纽伦堡音乐学院 (HfM) 的鼓声与钢琴自动鸣响时,幕后没有幽灵之手,而是人工智能在运作。这里的学者们正在探索人类与机器如何共同演奏音乐。机器人控制的打击乐系统与数模混合钢琴不仅能实时响应人类的演奏,更能自主生成独特的音乐构思。孩子们也在研讨会上尝试使用生成性人工智能工具,学习如何用声音创作故事。“人工创造力并非要模拟人类创意,而是探寻机器本源中孕育的新生事物。”该校人工创造力与音乐互动专业的塞巴斯蒂安·特朗普 (Sebastian Trump) 教授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