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设计思维如何重塑工作模式

承包豪斯之灵感,启于斯坦福,兴于德意志:设计思维为真正创新开拓沃土。 

Christina Pfänder, 23.10.2025
设计思维推动协作式工作文化的蓬勃发展。
设计思维推动协作式工作文化的蓬勃发展。 © Unsplash/Vitaly Gariev (@silverkblack)

我们的日常生活早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瞬息之间与世界沟通、通过应用程序导航、借助人工智能生成菜谱。然而,我们的工作模式却仍停留在工业时代:僵化的层级制度、相互割裂的部门、缺乏共同思考的空间。企业与员工如何与互联世界同步?设计思维这一创意方法提供了一个答案。 

什么是设计思维? 

“数字化转型要求我们能够快速应对变化,并积极参与其中。”乌利·温伯格 (Uli Weinberg) 说道,他曾任波茨坦哈索·普拉特纳研究所 (HPI) 设计思维学院院长,也是全球设计思维联盟的创始人。“设计思维提供了合适的工具箱:团队通过学习快速适应新环境、融合多元视角,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想法付诸实践。” 

设计思维从何而来? 

该概念于 1990 年代诞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受德国包豪斯艺术学院的启发,设计师戴维·凯利 (David Kelley) 将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聚集起来共同解决问题。这一理念通过温伯格传入德国:2007 年,他在哈索·普拉特纳研究所创办了欧洲第一所“设计思维学院”。 

设计思维如何激发创造力? 

创造力在实践中迸发。设计思维的核心并非灵光一现,而是协作: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在开放空间里构思创意,在白板上勾勒方案,制作原型并立即测试。这个过程循环迭代——每次反馈都会催生新版本。创意就这样逐步成长为创新。 

德国企业如何应用设计思维? 

博世公司通过设计思维重构组织架构。这家科技集团将原本独立的业务领域相互衔接,让素无往来的团队开始协作。“医疗技术团队发现,出于成本考虑,印度的牙医使用手工钻头,于是他们开发出了新产品。”温伯格说道。企业内部也发生深刻变革:“奖金模式以团队绩效为导向,这引发了文化变革,加速了创新。” 

设计思维还有哪些应用场景? 

温伯格认为,设计思维原则应更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大学讲堂——同样适用于应对社会挑战及推动国家体制现代化。“新加坡展示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温伯格说道。“该国政府部门多年来运用设计思维推动行政管理向公民中心模式演进。”政府部门能借此更快开发数字化服务,使行政流程更贴合民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