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检验乌托邦

柏林外来事务艺术节为国际先锋派表演艺术提供了令人印象至深的舞台。

23.09.2015

艺术需要什么?这听上去是个简单问题,曾担任2012年由柏林艺术节成立的外来事务艺术节首任艺术总监的比利时人Frie Leysen(弗利·莱森)对此给出了绵延深长的答案:从艺术家的需求出发思考,给予他们空间,将若干作品连接成一部发展史。这一铭言已作为规定,列入这一眼下已经名扬国际的当代表演艺术节的节目表中,也成为现任艺术总监Matthias von Hartz(马蒂亚斯·冯·哈茨)的关切所在。

2015年的剧目就可以令人沉浸于一部持续了30多年的先锋派戏剧历史之中,其间有比利时导演兼剧作家Jan Fabre(扬·法布尔)的首演,以及比利时尼德剧团(Needcompany) 与英国强迫娱乐剧团(Forced Entertainment)等演出团体。这些行为艺术表演先锋凭借他们与美术及流行音乐的关联,凭借他们的叙述 -- 例如Fabre此次就会在连续24小时的演出《奥林匹亚山》中将这一叙述无限拉长,通过将代表性表现形式化解为激发团体意识的仪式要求,对戏剧产生重大影响,改变戏剧的概念。

自成立4年以来,外来事务艺术节所致力推出的重点有南非戏剧人Brett Bailey(布雷特·贝利)的作品,法国编舞家Boris Charmatz(波依·夏玛兹)和他的舞蹈博物馆(Musée de la danse),以及极度严苛的西班牙表演艺术家Angelica Lidell(安杰丽卡·李德尔)的戏剧。同时,它也为英国以色列裔编舞家Hofesh Shechter(贺飞雪·谢克特)提供了舞台,他将对统治的批判和充满活力的舞蹈风格连接起来。

由此,这个节日更多不是新发现的论坛 -- 许多艺术家之前就已经在柏林赫贝尔河岸剧场(Hebbel am Ufer )或者柏林艺术节上登台演出过,而是深入会晤的场所。在这里,艺术家、观众和观众席里的许多大学生们将有机会检验艺术家们的乌托邦。例如在《奥林匹亚山》演出中,舞台和观众席之间是隔开的,这和艺术家Jan Fabre所提出的要求不同。但这样可以追踪到,由这些未能实现的想法中会如何产生对于失败的思考,由此获得新的形式与新的叙述,为质疑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传统分界线提供滋养。

柏林艺术节总策划Thomas Oberender(托马斯·奧伯伦德)反复强调,Matthias von Hartz在此次节庆中“游走在各种艺术之间”,还做出了另一个贡献:他成功地为位于柏林老西部的柏林艺术节之家赢得了一批新的、年轻得多的观众。这肯定也是由于音乐会的缘故,例如可以在这里体验德国独立乐队The Notwist或是25岁的巴西歌手Dillon(狄龙)的演出。但也是因为校园的氛围,与学生参观团体的关联,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艺术及其历史不仅在这里被消费,而且也在被争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