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建筑双年展上的德国馆

德国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推出的作品以“营造家园”为口号聚焦难民融入主题。

13.07.2016
© Felix Torkar - Biennale

这栋建筑对所有人开放。四壁有类似门洞的开口,却没有门,从不关闭。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德国展馆的造型完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政治与艺术的姿态。2015年有超过100万难民来到德国,2016年预计也将有大量难民前来寻求庇护。居住空间是由此而引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建筑双年展德国作品的负责方,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建筑博物馆(DAM)的一个小组选择这一主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为展览取的标题是:“营造家园。德国,到达国”。

德国馆的设计本身仅仅是展览的三个部分之一。另一个部分聚焦的是极为真实的德国难民居所。为此,德国建筑博物馆馆长Peter Cachola Schmal(彼得·卡拉克·施马尔)和他的团队打造了一个互联网平台。“Refugee Housing Database”(难民住房数据库)可以让人看到,面对住房方面的巨大需求,城市和建筑师是如何应对的。方案中既有仅仅作为过渡措施的轻质结构大厅,也有用于长期居住的廉价公寓楼项目。这一平台提供材料、造价和人均面积等信息,旨在激发讨论。

关于“到达城市”的八大论点

展览的第三部分以“到达城市”为主题。加拿大裔英籍作家Doug Saunders(道格·桑德斯)参与了合作。这一展览以奥芬巴赫市为例,探究“到达城市”在何种程度上也在德国存在。Saunders认为这是城市中的某个地区,往往是在其周边,该地区被移民当作跳板,因为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初来乍到时所需要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德国建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与Saunders一起共同提出了“到达城市”的八大论点,为这个开放之屋的参观者提供了许多可供讨论的素材。

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20161127日止

www.dam-online.de

www.makingheimat.de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