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巴黎协定》签订60周年

1954年10月23日的《巴黎协定》在德国1945年以后的历史上写下意义深远的一笔。

21.10.2014
© picture-alliance/dpa - Paris Accords

1954年 ,《巴黎协定》签订,联邦总理Konrad Adenauer(康拉德·阿登纳,基民盟)得以结束三个西方国家直到此前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占领状态。德国西部地区和美、英、法三个占领国之间的关系以四个单独的协定重新界定。这些协定于1955年5月生效,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同盟国的四个主要战胜国占领德国,正好10年。

联邦德国由此也获得了主权,但直到1991年“2+4条约”生效之前,这个主权始终受到盟军保留权的限制。1954年的一揽子协定使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西欧联盟(WEU)成为可能。而一份德法之间的协议则重新确定了位于德法边境的萨尔州的地位。

“今天,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被占领时代结束了”,1955年2月27日联邦总理Adenauer在联邦议院批准协定时说。“联邦政府可以坚定地确信:我们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了。” Adenauer相信,与西方结盟并加入北约是联邦德国正确的外交道路。

批评者曾认为德国分裂已成定局

但当时的在野党政治家却看法不同。社民党主席Erich Ollenhauer(埃里希·奥伦豪尔)批评Adenauer以《巴黎协定》使德国的分裂成为定局。“对于德国人民来说,在《基本法》有效范围内结束迄今的占领权,并无可以庆贺的理由。德国仍然处于分裂之中。除非德国在自由中重新统一,否则德国主权无从谈起”,Ollenhauer说。直到35年多以后的1990年,分裂的德国才重新归于统一。

www.konrad-adenauer.de/stichworte/aussenpolitik/pariser-vertrage-1955/

www.bpb.de/apuz/29086/pariser-vertraege-besiegelung-deutscher-zweistaatlichkeit?p=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