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德国,我的第二故乡

发现德国,爱上德国:三位中国女生讲述她们的交流之旅以及令她们惊讶的事情。

记录:Christina Pfänder, 28.10.2022
Wenyan Shan在科隆
Wenyan Shan在科隆 © privat

Yiqiao Liu16岁:“我想亲自去了解”

“我来自广州,中国最大的都市之一。2018至2019年,我通过国际学生交流协会介绍,作为交流学生在德国小城马斯堡(Marsberg)度过了一个学年。在这期间,我开始意识到德国和中国文化是多么不同。比如,德国人非常开放而直接地对待他们的感受和想法,有时这样能够更容易地解决冲突。我认为真诚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它能创造信任感。同时,我在和德国朋友的争论中看到了被误解的危险,因为我没有以同样的程度表示出我的情绪。

在我的寄宿家庭,充满尊重和爱的互动帮助我克服了最初的小困难。我的寄宿妈妈一直倾听我的意见,当我一开始不想谈论问题时,也给我足够的空间。我在家乡时就已经把德语当作第二外语来学习了:我的叔叔是医生,在德国留过学。他对德国的积极回忆无疑影响了我,我本人主要对德国历史和德国足球感兴趣。

在Marsberg的日子里,我也对基督教传统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我的寄宿家庭来说,天主教教义、庆祝活动和节日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我自己不信教,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

目前我在北京学习环境经济学,我希望很快能见到我寄宿家庭的一个姐妹。她在这附近参加一个学期的海外交流,很快要来看望我。我现在就非常期待!”

Yiqiao Liu和她的寄宿家庭
Yiqiao Liu和她的寄宿家庭 © privat

Xuan Xie20岁:“德国已经成我的第二故乡

“我16岁,住在苏州的一所寄宿学校。我很早就对德国感兴趣,因为我母亲在一家德国企业工作多年。这家企业通过青年交流组织AFS为我的德国之行提供了奖学金。我想利用这次机会,亲自去了解德国的日常生活、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探究偏见的根由。我的父母一开始有点担心让我独自一人在异乡生活六个月,因为我不会说德语。最终他们支持了我,并且把这次学生交流活动视作一个宝贵的机会,使我能进一步发展并更好地认识自己。

2021年12月,我独自飞往德国。在我位于美因茨的寄宿家庭第一次庆祝了圣诞节  -- 这是一次很棒的经历。我的寄宿妈妈给我买了很多礼物,我非常开心。全家人都很热心和开放,寄宿姐妹的同学们在学校也很照顾我。这一切我都没有想到过。在中国,我们认为德国人很拘谨,不太乐于助人。在学校的生活也让我惊奇。与我的寄宿学校不同,与老师们交谈很方便。此外,我的业余时间比在中国多得多,在国内我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开始上课,到晚上十点才结束。

在一次班级旅行中,我们去了慕尼黑。我们在那里参观了奥林匹克体育场和曾经的达豪集中营。这次参观一方面令我难过,另一方面使我注意到,许多德国人认真对待历史,并且希望在今天做得更好。总的来说,我感觉在德国的生活十分平静。我和寄宿妈妈一起度过许多时光,比如周末一起采购。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每周给对方写一封邮件。我想在英国读大学,然后我打算再去一次德国。我喜欢那里的风光,也喜欢中世纪的建筑,比如在美因茨。

Xuan Xie在森林中散步
Xuan Xie在森林中散步 © privat

Xuan Xie20岁:“德国已经成我的第二故乡

“德国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家,我喜欢现在重新回到柏林居住。早在我三至六岁孩提时就随父母在这里生活过。我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市,并在那里上学上到八年级,我上的是那里的一所寄宿制外语学校,我选择德语作为第二外语,是想重拾我的德语知识。

2014年夏天,我的寄宿学校组织全班同学去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活动,我当然想参与其中。在第一周,我和我的寄宿家庭的姐姐一起去了一所文理高级中学。令我感到新奇的是,课堂上的口头参与情况也记入总分:在中国学生不必参与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笔试和理科科目的要求。在第二周,我和我的中国同学一起去探游德国,新天鹅堡以及科隆之旅给我留下了特别美好的回忆。

交流活动结束后没几个月,我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带我来到德国。我上了一所德国学校,并花了一些时间融入新生活。当我的父母在我高中毕业前一年又要回到中国时,我很清楚:我要留在德国,在这里完成我的学业。现在我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经济数学,结束大学学业后也想暂时先留在这里。我欣赏德国人的政治参与热情以及他们对社会公平的关注 -- 这也改善了我作为国际学生的生活。此外,我觉得生活成本还可以,我在柏林觉得很安全,有很好的保障。我喜欢德国首都的文化生活,觉得德国现在具有如此的环保意识,很了不起。”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