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一个全球化的世界
德国海外学校培养明天的世界公民。关于成功和未来计划的访谈

Lauer(劳尔)先生,德国海外学校为何极有价值?
这些学校是多元文化教育机构,将各种教育体制最好的东西集合在一起,从来都不只是遵从单个国家的目标。它们向所有有利于孩子们的东西开放。我们负责的所有学生不仅是双语的,而且也都在多元文化的学校环境中经历了社会化过程。由此,他们所达到的素质足以胜任全球化时代。如果愿意的话,这些年轻人可以到德国来,他们不仅懂德语,而且也理解德国。他们是极有价值的人,可以搭建桥梁,建立双向的沟通联系。我喜欢引用墨西哥内阁的例子,这个内阁中有4位部长都曾经就读于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学校。学校的社会化过程可以如此之深入,我们大家都知道。
您如何回应那些认为海外学校只是为侨民和上层社会开设的教育机构的人?
海外学校只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是德国人,近五分之四都是驻在国学生,不过我们当然也得为海外的德国家庭提供教育。一家大型德国企业刚刚请我们帮忙,因为他们如果不提供子女教育的照管,就很难为在中国的一个重要基地争取工作人员。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联络驻在国那些有教育意识的人。他们也应该这样,因为上德国学校的男孩女孩一般都会取得德国文理中学毕业文凭。我们总体上可以肯定,德国海外学校的学生非常有成绩动力,后来经常会担任突出的职位,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父母通常都属于中上阶层。因为所有学校都有社会融入模式,例如所谓的新式中学,这些学校有针对性地招收父母付不起学费的子女,看看他们的成绩曲线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棒极了。德国海外学校促进的是教育精英,而不是金钱精英。
中学毕业之后情况怎么样?
虽然还没有确凿的调查,但是德国高校的反响非常好,我们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密切合作,他们在伙伴学校倡议框架下发放全额奖学金,反响好极了。总体上可以说,德国海外学校和语言证书学校(DSD)毕业生的大学学习非常成功。我们的校友们一般情况下在大学学习成绩出色,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有政治信号显示,德国海外学校也将在双元制职业教育领域加强工作,这现实吗?
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海外学校来讲不是新事物,几十年来就一直有的,重点在拉美,那里的职业教育中心直接编入德国学校。在西班牙有独立的职业学校,即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FEDA职业学校。但这样的办学不一定容易,因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很多国家都还不为人所知,与德语挂钩要求高,我们必须仔细看看国外哪些企业需要而且可以承担双元制教育,不过,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目标。我们在对外文化教育政策领域的工作特点是促进德语,但是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方面,我们必须自问,工商技术职业中究竟需要多少德语。我们正着手制定方案,缩减德语的比重,这样不至于从一开始就因语言比重过高而形成障碍。整个体制都必须仔细组织,不仅需要政治委托,也必须要有持久提供财政经费的保障。
提到特别的挑战,德国海外学校在转型社会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德国学校都是已过百年的机构,这是它们的优势。德国学校不是针对某一政治形势短期应对的项目,但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工作加强动力,在传统学校的好品质基础上有所作为。以埃及为例,我们在那里有三所享誉全国的大型德国学校,许多校友从中受益,就读德国学校的经历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其中某些人自己创建了德国学校,因为现有的学校不足以满足需求。我们在伙伴学校倡议计划中回应了对于德国学校的兴趣,在“阿拉伯之春”之前就成功地将更多学校纳入德国海外学校的圈子中。埃及现在是一个重点国家。所以说,德国学校的作用是长期的,这是一种基于民主和价值观的教育。
向前看,德国海外学校会如何继续下去?
我们自从实施伙伴学校倡议计划以来所经历的巨大进步还将继续。自2008年以来,单是颁发德语证书的学校就翻了一番,达到1100所。我们在德国海外学校和德语证书学校的学生人数达到43万,大致相当于莱茵兰-法尔茨州的学生人数。这是学校领域的第17个联邦州,就是海外学校网络。2014年5月在柏林召开的德国海外学校世界大会上,联邦外长Frank-Walter Steinmeier(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再次展示了他何等支持我们。德国联邦议院对外文化教育政策委员会同样如此。但我们不能在这些成功之上止步不前,必须继续提高质量,我们的学校必须继续保持最好学校的地位。我们将尽力不把社会因素撇在后面,也必须继续拓展包容、融入式学习领域,真正使德国海外学校成为社会化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