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面向未来的战略产业

坦克、无人机和高科技:德国国防工业正强势崛起,成为欧洲安全利益的核心支柱。 

Björn Müller und Wolf Zinn, 10.07.2025
莱茵金属公司的坦克生产线
莱茵金属公司的坦克生产线 © Stephan Pramme

德国国防工业绝非普通行业。它对德国、欧洲乃至整个北约联盟的安全防御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尤其是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违反国际法的侵略战争后,威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德国国防企业凭借创新能力,不仅为联邦国防军及其盟军的装备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更提升了德国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系统集成商与强劲的中坚力量 

德国国防工业主要由围绕若干“系统集成商”的中型企业构成。这些核心企业包括莱茵金属、空中客车、克劳斯-玛菲、亨索尔特和 Diehl 等,专门从事复杂武器系统的研制。据联邦经济部数据显示,该行业目前雇佣 105,000 名员工,年营收达 310 亿欧元,且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冷战结束后,尽管联邦国防军采购需求缩减,德国国防工业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据专家估计,出口业务已成为国防工业的新重点,约占行业增值的 70%。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 的数据,德国是世界第五大武器出口国。在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德国国防企业当属莱茵金属,该集团在 SIPRI 全球最大国防企业排行榜中位列第 26 位。这家总部位于杜塞尔多夫且不断扩张的集团,不仅是“豹 2”等主战坦克及弹药的核心制造商,更拥有全球生产网络。目前莱茵金属正斥资 3 亿欧元,在下萨克森州温特吕斯生产基地扩建新的弹药工厂。 

枪械制造商黑克勒-科赫的订单同样爆满。该公司正加紧招聘专业人才并扩大各生产基地投资。 

巴伐利亚州堪称德国军工重镇,贡献了行业约三分之一增加值。这既得益于该州作为德国航空航天工业中心的地位,也源于 Quantum-Systems 和 Helsing 等新兴无人机企业的集聚。这两家企业目前均向乌克兰军队提供侦察无人机和战斗无人机。其中 Helsing 更在 2025 年获得投资者 6 亿欧元追加投资,其研发重点包括可驾驭复杂空战场景的战斗机人工智能控制系统。     

Quantum Systems 研发的侦察无人机和战斗无人机。
Quantum Systems 研发的侦察无人机和战斗无人机。 © Quantum Systems

陆军装备领域的领军地位 

德国国防工业的传统优势集中在装甲车辆、潜艇和海军舰艇等主战装备领域。尤其在微电子技术方面,其完善的国内供应链体系提供了强大支撑。基尔的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 (TKMS) 作为常规动力潜艇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订单已排至 2040 年代初,合同总额至少达 180 亿欧元。 

在陆军武器系统、车辆装备及相关技术领域,德国国防工业同样占据领先地位。德国制造商正在制定全球标准,特别是在武器系统数字化方面。例如莱茵金属“山猫”装甲车已入围美国陆军新一代步兵战车最终候选名单。陆军装备生产的数字化程度也处于高位。这得益于该行业与汽车工业的深度融合。此外,国防工业正越来越多地利用正处于转型期的交通制造业产能和专业人才资源。  

莱茵金属弹药制造车间
莱茵金属弹药制造车间 © Stephan Pramme

安全政策推动需求激增 

德国联邦政府欢迎北约最新决议——将国防开支占 GDP 比重从现行的 2% 提升至 3.5%,并额外划拨约 1.5% GDP 用于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受此影响,德国本土军工产品的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为应对产能挑战,德国国防工业提出核心诉求:“欧洲各国若能协调需求、实现联合采购将大有裨益。行业现在需要明确知道,具体产品在何时需要交付多少数量。”德国国防与军事工业协会 BDSV 会长汉斯·阿茨波迪恩 (Hans Atzpodien) 强调。目前各国仍以分散采购为主,且定制化要求各异,这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  

在与联邦政府、联邦国防军、欧盟及盟国的紧密协作中,德国国防工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决策压力。毕竟这绝非普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