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后疫情时代的世界

疫情会给生活留下什么印记?Bernd Kortmann和Günther G. Schulze的观察

13.03.2021
Lieferdienst
© picture alliance/dpa

社会、教育、经济、政治 -- 大流行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些什么?弗赖堡高等研究所的Bernd Kortmann和­ Günther G. Schulze在一本论文集中汇集了专家们的看法。在这里,他们对专家们的判断进行了总结。

世界还处在新冠大流行中,病毒的魔爪几乎扼住了所有国家,但现在有了有效的疫苗,可以消除这种恐怖 -- 已经可以看到隧道尽头的光亮。但摆脱新冠之后的世界将会怎样?大流行是一个转折点,抑或只是长时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这场危机将留下什么?

首先是个体和系统的脆弱感。对西欧而言,新冠大流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医学、经济和社会领域最大的危机。这种感觉将一直持续到大流行之后。许多人在冷战结束后获得的相对安全感已一去不返。这不仅将长久地改变生活的感觉,还将提升个人和社会的预防等级。在卫生系统上的投资将增加,而在这方面节约开支的讨论将偃旗息鼓。政府机构将采取更多预防措施,这样在下一次大流行中,防护装备和卫生部门才不会再次成为瓶颈。

新的相处方式 -- 人际关系成为潜在危险

新冠危机有可能会导致一种新的相处方式。在危机期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所有人难以避免新冠病毒及其社会和经济影响,只是程度不同。最初,由此产生了团结,以及新的共同体感和集体责任感。一些过去不被关注的群体,如护理人员、食品销售业员工,以及包裹递送人员,因为他们维持生命和系统运转的功能而终于受到重视。

另一方面,身边的人都可能是病毒携带者 -- 他们的行为决定了你暴露于多大的风险,他们成为潜在的危险。这导致了个体化和人际疏离 -- 像握手、拥抱和亲吻面颊这样的问候和告别礼仪变得不合时宜,还有日益增长的隔绝感和孤独感,尤其是那些心理不稳定的人。事实上,“第三波”危险是非常现实的,并且已经在医院和诊所出现,即心理疾病(尤其是焦虑症和严重抑郁)将在所有社会阶层和年龄群体中急剧增加。

当然,目前尚无法预见新的相处方式和“新冠感”中有哪些情况会长期存在,其中又有哪些会在“新冠忧郁”日益严重的时期重新回潮。但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也认为,集一切力量克服新冠危机,这是应对更严重危机的契机 -- 尤其是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生态危机。人们也普遍同意,不可能再回到所谓的“好的旧常态”,而是必须将新冠危机作为结合道德觉悟进行彻底反思和重新思考的契机,并由此形成以加强公共福利为目标的可持续的环境、气候、经济和社会政策。

数字通信的催化器

即便很难对新冠之后的世界做出具体的预测,现在也已经能清晰地看出许多发展线索。数字化就是其中之一。数字通信的趋势将会加强,在这方面,危机起到了催化器的作用。企业、高校和政府部门 -- 有些机构之前不太愿意采用新的通信技术 -- 因新冠而不得不尝试新的数字化方式。在那些获得正面体验的机构,这种改变将保留下来。由此,居家办公、视频会议和在线教学将被更多采用,尤其是因为这样能降低成本,雇主还能通过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来增加自己的吸引力。

这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对雇员来说,住在离工作地点较近的市中心不再那么重要,另一方面是因为所需的办公空间变少了。居家办公的趋势将进一步增加女性就业,因为灵活工作的可能性可以使她们更好地协调家庭与职业。女性尤其受到公共生活限制的影响--因为照顾孩子的任务更多由她们承担,因为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失业,以及因为家庭暴力有所增加--她们有可能特别受益于数字化浪潮。

变革中的经济和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将出现巨大的调整,不仅是由于某些行业,如酒店和运输行业,必须进行长时段重组,而且还因为从学校到职业培训或从高校到劳动力市场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难度都大大增加。在危机期间,企业提供的培训岗位减少了,雇佣的人员也减少了。这就意味着有出现“新冠一代”的危险,他们培训和就职经历中的断裂即使在危机结束之后也将持续造成影响。如果学校再次关闭较长时间,那么中小学生,尤其是较弱的或有移民背景的孩子,就可能会面临类似的威胁,因为新冠大流行已暴露出德国中小学领域在数字化和教师的媒体(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严重薄弱。

新冠对劳动生产率造成巨大冲击,对供需双方都造成影响。由于实施卫生措施,生产变得更加昂贵,与此同时,需求下降,因为人们在危机中克制消费,实际收入也有所下降。其后果就是破产、裁员和重组 -- 常见的经济危机伴生现象。但是,这场危机比过去的更深,目前也尚不清楚是否会很快复苏。多种多样的国家援助无论在原则上有多正确,都有可能会导致必要的结构调整被推迟,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得以存活。而另一方面,救助又可能不够快速或不够有针对性,以致在后新冠时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无法度过危机,从而不得不费力地建立新的结构。

无论如何,国家的巨额额外支出将成为一笔可观的债务负担。如果市场对欧洲大国失去信心,就可能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欧盟批准通过的近1.1万亿欧元的2021年至2027年多年度财政计划、7500亿欧元的新冠特别基金(其中的3900亿欧元为无需偿还的补贴)可能在短时间内平息危机,但同时也将带来债务永久普遍化的风险,从而对稳健的预防政策和财政政策产生众所周知的严重的负面激励作用。

新冠大流行作为地缘政治因素

新冠也对世界秩序造成影响。首先,美国行政部门在大流行中的行为可能促使了特朗普政府被选下台,这使人们心怀希望,认为美国有可能在国际上重新发挥建设性的领导作用。然后,正是美国的行为加强了中国领导人的自信心。他们利用新冠转移注意力留下的空白,在许多方面呈现越来越具对抗性的姿态。中美之间日益加剧的二元主义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 就像在许多其他事情上,新冠大流行在这里起了加速作用。最后,在疫苗开发和分配的争斗中暴露出来的疫苗接种民族主义以及疫苗的工具化也将持续产生影响。

总体而言,新冠使民主国家的民粹主义政府受挫,但许多威权国家的政府却并未受挫。新冠也催生了新冠否认者和阴谋论支持者,危机持续的时间越长,这些人就越多 -- 他们的数量有限,但在媒体上的声音却很响亮。虽说他们很少真正地针对新冠,而是沿用与过去各种阴谋论相同的机制。

科学战胜危机

大流行显然促使人们认识到科学和研究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表明,对社会、政界和媒体进行的科学交流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大流行还促使人们认识到,较之意识形态驱动的政府,基于科学认识采取果断行动、透明地提供信息并很好地解释自己行为的政府能更好地带领自己的国家度过危机。最终,将由科学来战胜这场危机 -- 可能还有比快速批准新冠疫苗更好的证据。这是一个核心认识,它将在新冠时代之后保留下来,帮助我们去面对那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


 

多样化的视角

本文作者Bernd Kortmann教授和Günther G. Schulze教授是2020年9月transcript出版社出版的《后新冠:大流行后的世界 -- 学术界的观点》(Jenseits von Corona. Unsere Welt nach der Pandemie – Perspektiven aus der Wissenschaft) 一书的主编。这本文集包含了32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著名学者的文章,如哲学家Markus Gabriel、联邦宪法法院前院长Andreas Voßkuhle、经济学家和“经济五贤人”主席Lars Feld、微生物学家和利奥波第那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前副院长 Bärbel Friedrich,以及文学家Marina Münkler和政治学家Herfried Münkler。Bernd Kortmann是弗赖堡高等研究所(FRIAS)的英语语言学教授兼领导团队发言人,Günther G. Schulze是弗赖堡高等研究所的国民经济学教授及社会科学学术总监。

www.frias.uni-freiburg.de

 


 

© www.deutschland.de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regular information about Germany? Subscrib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