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国防军成立 70 周年:从成立到时代转折
从冷战到当前的威胁局势:联邦国防军回顾了保障和平、恪守联盟的七十年——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挑战。
自 1955 年 5 月加入北约以来,德国就牢固地融入了西方联盟体系。在冷战期间,德国联邦国防军的防御能力遵循“威慑原则”。在实行义务兵役制时期,这支军队在 1980 年代的总兵力曾接近 50 万人,成为维系东西方战略平衡的关键力量——既具备防御决心,更以维护和平为宗旨。
德国统一后的联邦国防军
1990 年的德国统一推动这支武装力量迎来转型: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DDR) 国民军的部分部队被整合到联邦国防军中,实现结构重组与人员精简。这支议会军队在保持建制的同时,完成了深刻的内部重塑:从冷战前沿力量转变为统一欧洲框架下的全德军队。
与此同时,德国开始承担联合国 (UN) 国际使命的责任。自 1990 年代中期,德国军人先后参与巴尔干地区的波黑、科索沃等和平行动。自 1999 年以来,德国联邦国防军成为北约领导的科索沃部队 KFOR 的组成部分。1994 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明确裁定,此类在集体安全框架内且经联邦议院批准的海外部署具有合宪性。
2000 年代的海外行动塑造了新一代德军官兵。2001 至 2021 年间,联邦国防军先后在“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 和“Resolute Support”行动框架内驻守阿富汗,累计部署官兵逾 15 万人次,59 人献出生命。该行动的任务是为重建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这项任务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遭遇了挑战。
除了阿富汗之外,德国联邦国防军还参加了许多联合国和欧盟领导的行动,例如在黎巴嫩(联黎部队)、马里(马里稳定团)和索马里沿海(阿塔兰塔行动)。这些任务使德国联邦国防军成为一支与国际网络紧密相连的军队——与北约、欧盟和联合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通过深化与荷兰、法国的联合指挥机制及欧洲培训计划等合作路径,国际协同能力持续增强。
在海外部署之余,联邦国防军亦依据宪法规定的行政协助机制,持续在国内洪灾、森林大火及新冠疫情等民事危机中提供支援。
联邦国防军的人员规模也提上了议程。在安全政策局势缓和后,普遍义务兵役制于 2011 年暂停——联邦国防军转变为职业军队。如今,该军队拥有约 181,000 名现役士兵;中期目标是达到 260,000 名,并辅以强大的预备役部队。为了实现这一扩军目标,目前正在讨论以修改后的形式迅速重新引入兵役制。
在成立 70 年的时间里,德国联邦国防军多次进行改革,如今,它对于保障和平未来的意义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