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携手共进

联合国将于 2025 年迎来成立 80 周年。德国始终致力于构建强有力的国际组织,然而当前联合国正面临重大考验。

14.10.2025
外交部长约翰·瓦德富尔和联合国大会主席安娜莱娜·贝尔伯克
外交部长约翰·瓦德富尔和联合国大会主席安娜莱娜·贝尔伯克 © Picture Alliance / dpa

在 80 年发展历程中,联合国 (UN) 无疑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个诞生于战火与废墟中的国际组织,通过维和行动、国际协定以及健康、教育和发展项目,为改善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条件做出了贡献。  

然而在这个里程碑时刻,联合国却难觅喜庆氛围。当今世界陷入失序状态,而这个国际机构正身处动荡漩涡。各方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最近甚至警告说,联合国正“受到攻击”。  

重拾创立初心 

或许正因如此,2025 年联合国大会将“携手共进”定为会议主题。本着这种精神,德国外交部长约翰·瓦德富尔呼吁国际社会重拾该组织的创立初心。瓦德富尔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中警告道:“倘若世界重回强权即公理的丛林法则,国际规则形同虚设,条约只约束弱小国家,战争成为外交的延续手段——我们都将成为输家。这样的世界终将被暴力所主宰。”

日益严峻的挑战 

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持续增加的危机与暴力冲突——从加沙、乌克兰直至南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此外: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暴雨和洪涝后果日益凸显,生物多样性流失态势未止。尽管联合国机构通过数十年努力在减贫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但众多地区仍深陷贫困困境。联合国本应承担更繁重的使命,然而应对这些不断升级的挑战前景难料。因为一些国家已经背离了多边主义理念。  

安理会改革之必要 

联合国安理会在诸多重大议题上已陷入决策困境——例如俄罗斯作为常任理事国,持续利用否决权为其违反国际法的侵乌战争扫清障碍,致使所有和平努力付诸东流。权力分配不均是国际社会对该组织的主要批评焦点:诸如巴西、印度等新兴大国,乃至整个非洲大陆及德国、日本等国家,在联合国最高决策机构中均缺乏常任代表席位。  

因此,这些国家至今只能通过反复竞选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参与决策,正如德国正全力争取 2027 至 2028 年任期。  

曾作为和平解决方案象征的联合国蓝盔部队部署规模也在萎缩。目前约有 6 万名军事人员、警察及军事专家参与联合国行动,较十年前规模缩减近半。除安理会授权受阻外,对维和效力的质疑及资金短缺亦是重要原因。  

财政困境 

联合国正深陷严峻的财政危机。联合国主计长钱德拉莫里·拉马纳森警告,会员国欠缴或迟缴会费已导致该国际组织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为此,联合国不得不削减预算、精简编制,维和部队也需缩减开支。更雪上加霜的是,作为最大出资国的美国正考虑进一步削减对联合国拨款。  

共担责任 

恰恰在全球、国家和地区级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联合国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话与责任共担始终是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德国联邦政府也持同样观点:“我们支持以强大的联合国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应对全球性挑战。”外交部长约翰·瓦德富尔如此描述德国外交政策的这一恒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