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仍然是一个移民国家——但规则更加明晰
新一届联邦政府旨在显著减少非法移民、加速审批流程,同时精准引进专业人才。


德国如何应对移民挑战?
2015 年夏天是一个转折点:时任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并未对数千名经匈牙利前往德国的难民关闭边境。默克尔在此背景下说出、至今仍存争议的“我们能做到”,成为开放政策的象征——与此同时,难民数量显著增加。

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已呈现复杂图景。一方面,德国确实取得了许多成就。绝大多数难民成功融入社会,学习德语,找到住所和工作。当时约 18 万寻求庇护者中,近五分之一如今已成为德国公民。根据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 (IAB) 数据,2024 年约有 64% 的 2015 年入境难民实现就业,其中多数从事正规全职工作——该数值仅略低于德国 70% 的整体就业率。
另一方面,移民规模扩大也带来巨大挑战:相当比例的难民依赖政府补助生活。地方政府及行政部门抱怨资源紧张和超负荷运转。许多学校中,多数儿童具有移民背景且德语水平有限。
民众对这种发展持矛盾的态度。多项调查显示,许多人认为大量非法移民带来过度负担,希望实现有序管控。并非所有人都认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是一种财富,有些人甚至感到受到威胁,担心移民无法融入社会、犯罪率上升和恐怖主义威胁加剧。但同时多数人支持简化专业人才合法移民程序。移民问题由此既承载忧虑,又寄托希望。
新联邦政府在移民政策上采取何种方针?
联邦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领导的政府从过去几十年的经验中吸取了教训。“德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默茨强调——但条件和规则将更加严格和明确。内政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特总结这一方针:“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谁想作为专业人才在这里工作,我们为其提供长期发展的前景。谁受到迫害,我们为其提供临时保护。人道与秩序意味着对移民德国既要引导也要限制。”

政策转变体现在多项具体变化和政治举措上:
- 在与欧洲邻国协调下,边境管控和遣返措施将作为灵活工具保留,直到新的欧洲共同庇护制度 (GEAS) 和欧盟外部边境保护发挥作用。
- 联邦政府计划通过行政法令(无需联邦参议院批准)扩大安全原籍国名单,初步拟新增阿尔及利亚、印度、摩洛哥和突尼斯。此项修订意向目前仍在联邦议会讨论中。
- 2025 年 7 月,暂停附属保护权持有者的家庭团聚——即那些不符合难民身份所有标准但出于人道原因不能被驱逐出境者的家属,有效期两年。
- 所谓的三年“快速入籍”政策将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只有那些在德国持续合法居住至少五年的人才具备入籍资格。相应的法案目前正在联邦议院内政委员会进行审议。
- 被拒绝的寻求庇护者的遣返工作将加强。仅在 2024 年,已有超过 2 万人被驱逐,明显多于前几年。罪犯将被坚决驱逐。
- 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的合法移民渠道将得到加强:一个计划中的中央数字化的“工作和居留机构”将加速并简化流程。
西巴尔干协议与欧洲责任
所谓的西巴尔干协议旨在使来自阿尔巴尼亚、波黑、科索沃、黑山、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人能够合法地前往德国工作,从而减轻庇护系统的负担。新联盟计划将相应的配额再次减半,降至每年 25,000 人。
此外,欧洲层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欧洲共同庇护制度 (CEAS) 改革方案,自 2026 年起将在欧盟外部边境实施统一程序——从注册登记、快速审核到遣返离境。联邦政府还考虑采用“第三国解决方案”,即将庇护审核程序转移至非欧盟国家进行。
简而言之,新政策意味着加强边境管控、深化与原籍国及过境国的合作,并以更严厉手段打击偷渡走私。

急需专业人才
在全力遏制非法移民的同时,德国仍需要依赖专业人才的合法移民。人口结构的变化加剧了压力:当前护理、手工业、IT 等诸多行业已存在数十万劳动力缺口。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 (IAB) 估计,德国每年需引进约 40 万长期移民才能维持劳动力市场稳定。
为此,联邦政府正通过与第三国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简化流程以及加强语言培训与就业衔接等措施应对。德国将继续保持移民国家特质,但规则将更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