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主目录

印度尼西亚的“德国季”

持续到11月的“德国季”系列活动正在印度尼西亚举办。就其目的和内容采访该活动负责人、歌德学院雅加达分院院长Heinrich Blömeke(海因里希·布罗默克)

09.09.2015
© Goethe-Institut Indonesien/ Ramos Pane - German Season

Blömeke先生,“德国季”9月初在印度尼西亚启动,它的动因是什么,它又是什么样子的?

“德国季”是联邦外交部的一项倡议活动,在印度尼西亚由歌德学院、德国驻雅加达大使馆和德国-印度尼西亚外国商会Ekonid共同组织,歌德学院担任活动主管。“德国年”此前已经在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举办,今年则轮到印度尼西亚,形式是“德国季”,这体现出2.5亿人口、全球第三大民主治理国家、最大穆斯林国家的印度尼西亚是德国的一个重要伙伴。同时这个国家也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走上国际舞台、加强国际交流的兴趣,它是今年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也将会获得德国公众的更多关注。

这一文化节庆活动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德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有多年的友谊,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层面上。德国与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关系在传统上非常密切与多样。它可上溯到16世纪德国商人首次来到当时的东印度时。有许多德国人曾经在印度尼西亚工作过,例如艺术家Walter Spies(沃尔特·史毕斯)20世纪曾居住在巴厘岛,持久地改变了当地的文化景观。或是Franz Wilhelm Junghuhn(弗兰茨·威廉·荣洪),他经常被称为“爪哇的洪堡”。不过反过来,印度尼西亚人也在德国留下了足迹,首先是爪哇艺术家Raden Saleh(拉登·沙勒),他在荷兰接受教育后在德累斯顿居住多年。歌德学院几十年前就已在雅加达和万隆设立了分院,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则在此设有一个地区办公室和教席。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有超过3.5万名印度尼西亚人在德国求学,这个数字在90年代回落后,近几年再度上升:目前在德国的印度尼西亚留学生约3500人。“德国季”就建立在这一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并试图深化这种关系、打开新的视野。

“德国季”持续到201511月。活动将举办多少场,涉及哪些领域,在哪里举办?

整个活动包括20多个项目,在印度尼西亚的各个城市举办。不仅在雅加达和万隆,还将在这个由1.7万个岛屿组成的国度的其他地方,例如,在苏门答腊岛或是苏拉威西岛展示我们的形象,这一点对我们很重要,那些地方的人们此前对德国的认识也许不是那么多。这一活动非常丰富多彩,涉及的领域极为多样,包括科学技术、政治社会、文化体育。我们还专注于新型的、创新的形式,那些也许还从来没有在印度尼西亚出现过的形式,例如柏林广播合唱团的互动合唱音乐会,或是柏林的Rimini Protokoll(里米尼记录)剧团,他们在日惹把普通观众拉上舞台。我们聚焦的一个特殊主题是城市空间,不仅通过开幕电影《大都会》或是《日惹百分百》来讨论这一主题,还通过艺术干预[Tobias Rehberger(托比亚斯·雷贝尔格)和Ade Darmawan的《市场份额》]或是专业会议(《绿色城市》)来讨论。为进一步推动对德国这一大学与科研所在地的与日俱增的兴趣,我们还计划举办关于德国科研状况(《培养点子》)和“发明之国德国”的展览。印度尼西亚的球迷也不可错过足球竞赛,获胜者可以观看足球世界冠军的一场比赛。  

哪些是高潮,哪些不容错过?

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要把重点放在那些能促进两国交流、展示可持续前景的合作项目上。高潮包括Fritz Lang(弗里兹·朗)的《大都会》的放映并伴随巴伯斯贝格电影乐团演奏的现场音乐,柏林广播合唱团与雅加达、棉兰和万隆合唱团的共同登台,或是德国和印度尼西亚游戏开发者的会面(《游戏搅拌机》),同时还将给德国电脑游戏奖的获胜者颁奖。引人入胜的还有讨论令两个国家都感到棘手的时事问题的会议,如《极端化/去极端化》和《21世纪的宗教、国家和社会》。通过与法兰克福文化机构(IndonesiaLAB)的合作,还将进行德国与印度尼西亚两国音乐家与编舞人之间的合作,而后首先在法兰克福书展展演,接着再到印度尼西亚展演:在印度尼西亚和德国的工作会面中,现代室内乐团的音乐家和印度尼西亚青年作曲家共同创作的作品已经在法兰克福、雅加达、万隆和日惹举行初演或首演。类似形式的合作,也在编舞人之间进行。另一个以合作为重心、借鉴印度尼西亚木偶剧院伟大传统的项目引起了特别的关注,那就是“Senlima”,这是日惹纸月亮木偶剧团和柏林复古未来艺术家之间的合作成果。双方经过多个工作阶段的深度合作,专注“边界”主题,开发出的新剧目在印度尼西亚和德国两地上演。

印度尼西亚“德国季”,20159月至11

© www.deutschlan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