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数字化
在线文档、聊天机器人对话和电子游戏:近年来,德国涌现出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记忆方式。

数据与数字化
如何让历史记忆永葆生命力?关键在于不断设定新目标。全球最大的纳粹政权受害者和幸存者档案馆——阿罗尔森档案馆 (Arolsen Archives) 发起的 #everynamecounts 项目正是这样实践的。在 2025 年 1 月 27 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 80 周年纪念日之际,这项倡议不仅达成了新目标,更创造了惊人成果:原计划通过志愿者力量将 27,000 份纳粹统治时期的囚犯身份卡数字化并向公众开放。但短短数日内就超额完成:约 60,000 名志愿者完成了 80,000 多份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在春季,130 万感兴趣的人参与了这项活动。这标志着这项远未结束的工作迎来了重要里程碑。

见证者与聊天机器人
阿巴·纳奥尔 (Abba Naor) 做出了决定:他希望通过数字方式留存自己的记忆。这位 97 岁的老人曾在大屠杀中失去母亲和兄弟,如今他主动参与了慕尼黑大学 (LMU) 于 2018 年发起的“数字化见证学习”(LediZ) 项目。他不仅录制了视频证言,更通过语音处理技术以数字形式回应学生们的提问。最初仅支持德语交互,但 2024 年开发团队为英语用户添加了字幕,并设计了专属的聊天机器人访问界面。“阿巴·纳奥尔的记忆如此珍贵,我们希望能与世界共享,”开姆尼茨工业大学的克里斯蒂娜·桑切斯-施托克哈默 (Christina Sanchez-Stockhammer) 教授强调,“同时,他的声音能直接传递情感。”项目团队力求最大程度还原他回答的原貌。
Dieses YouTube-Video kann in einem neuen Tab abgespielt werden
YouTube öffnen电子游戏中的战争和战后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直是热门的电子游戏主题。但柏林游戏工作室 Paintbucket Games 却另辟蹊径:2020 年推出的策略游戏《走过至暗时刻》(Through the Darkest of Times) 中,玩家领导的抵抗组织对抗纳粹政权不仅依靠武力,更需通过揭露纳粹意识形态真相、保护受迫害群体等方式达成目标。2025 年其续作《最黑暗的档案》(The Darkest Files) 面世,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玩家将化身战后德国检察官追查潜逃的纳粹战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