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夜店的极限体验
<p>罗莎莉亚的热门歌曲《Berghain》让这座德国最著名的 “舞蹈圣殿” 彻底成为神话 —— 其间充斥着入场审查的 “戏剧性”、着装风格的讲究与重低音的 “风暴”。</p>
早在西班牙流行女歌手罗莎莉亚(Rosalía)推出夹杂着德语歌词的歌曲《Berghain》之前,这家德国最知名的夜店就已是全球电子音乐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 烟雾缭绕,魅力非凡。派对朝圣者们在队列中瑟瑟发抖,不仅是因为寒冷,更源于严格的入场审查。这里的保安堪称专属夜店氛围的 “大祭司”,手握 “你不适合这里” 的否决权,而这一点,不少人往往要等进入场内才能真正领会。或许是震耳欲聋的重低音让五脏六腑都随之震颤,又或是频闪灯光仿佛在重新编排大脑结构。
这样的场景并非柏林独有。在德国其他城市,保安同样让派对爱好者们感受到他们的 “权力”:在汉堡的“金色卷毛狗” (Golden Pudel) 夜店,千万别表现得像个报过税的 “正经人”;在法兰克福的“罗伯特·约翰逊” (Robert Johnson) 夜店,排队入场的时间比预约看医生还长;而在慕尼黑的 “闪电” (Blitz) 夜店,起决定作用的不仅是着装风格,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精神气场。
Dieses YouTube-Video kann in einem neuen Tab abgespielt werden
YouTube öffnen一旦成功踏入舞池,对传奇 DJ 的“宗教式崇拜”便正式开始。粉丝们沉醉在他们的旋律中,宛如昔日奥德修斯被塞壬女妖的歌声蛊惑;而门外汉听来,更像是警笛鸣响或建筑噪音。懂行的人会沉浸在关于每分钟节拍数(BPM)的学术讨论中,外行则暗自嘀咕:“这是极简风格,还是在试音?”
人群中,有人借助化学辅助物,将这一切体验得 “异常强烈”;思想保守者则小口啜饮鸡尾酒。若是没留意价目表,一场疯狂的夜店之夜很可能迅速花掉你半个月的工资。
搭讪的 “艺术” 也颇有讲究。“你常来这儿吗?” 这类经典开场白早已过时。而那些热情洋溢的表白也鲜有成功,比如:“你的能量太强大,把我家的保险丝都烧断了”,或是“在这灯光下你真好看”。
尽管如此,在拥挤、嘈杂又闷热的夜店里跳舞,或许是我们这个疯狂时代中最有意义的逃避现实之道。只要人们更愿意一起跳舞,而非干些无聊勾当,夜店文化便完成了它对世界和平的使命 —— 比如在伯格海恩夜店。